<u id="wgwkc"><sub id="wgwkc"><samp id="wgwkc"></samp></sub></u>
    <video id="wgwkc"></video><sub id="wgwkc"><tr id="wgwkc"></tr></sub>

    1. <video id="wgwkc"></video><rp id="wgwkc"><input id="wgwkc"><noframes id="wgwkc"></noframes></input></rp>
    2. <u id="wgwkc"><sub id="wgwkc"><pre id="wgwkc"></pre></sub></u>
      <wbr id="wgwkc"><table id="wgwkc"><p id="wgwkc"></p></table></wbr>
    3. <wbr id="wgwkc"><table id="wgwkc"></table></wbr><source id="wgwkc"></source>
      <source id="wgwkc"><input id="wgwkc"></input></source>

        <video id="wgwkc"></video>
    4. <u id="wgwkc"><bdo id="wgwkc"><samp id="wgwkc"></samp></bdo></u>
        • 索 引 號:QZ04101-0300-2023-00011
        • 備注/文號:泉港政辦〔2023〕2號
        • 發布機構:泉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1-06
        泉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的通知
        來源:泉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時間:2023-01-17 17:28
         泉港政辦〔2023〕2號

         

         

        泉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的通知

         

        石化工業園區,各鎮人民政府、山腰街道辦事處,區直有關單位,省市直駐泉港有關單位:

        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區政府第15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附件: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

         

         

                                                                                                                                                                                泉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月6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

         

         

         

         

        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

         

        水土保持專項規劃

         

         

         

         

         

         

         

         

         

         

        泉港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

        廈門市國水水務咨詢有限公司

        O二二


          

        泉港區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擬定十四五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標和任務,即十四五期間規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83km2,實施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7項;規劃總投資2745.00萬元。至十四五期末全區水土保持率控制在93.15%以上水土流失率在6.85%以下,年均減少土壤流失量288.92t以上,全區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1.41%。

        水土保持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治水事業的根本措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的有效手段。十三五期間,泉港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水土流失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對水土保持工作做出系列決策部署,水利水保部門積極作為、狠抓落實,扎實推進水土保持治理、監測、預防監督等工作;水土流失狀況持續好轉,水土流失面積及強度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十四五時期是泉港區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起步期,是泉港區全方位推進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關鍵期,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對泉港區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挑戰新要求新任務。按照《福建省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泉州市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等規劃要求,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全面評價泉港區水土保持規劃十三五時期實施情況,綜合分析水土流失動態變化情況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水土保持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具體舉措,形成本《專項規劃》,是指導推動十四五時期泉港區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據。

         


         

        1  規劃概要 9

        1.1 基本情況 9

        1.2 現狀評價及需求分析 11

        1.3 規劃目標、任務、規模 14

        1.4 總體布局 14

        1.5 預防規劃 17

        1.6 治理規劃 17

        1.7 監測規劃 18

        1.8 綜合監管規劃 20

        1.9 信息化建設 21

        1.10 實施進度與投資匡算 21

        1.11 實施效果分析 22

        1.12 保障措施 23

        2  基本情況 24

        2.1 自然條件 24

        2.2 經濟社會 29

        2.3 水土流失狀況 32

        2.4 水土保持現狀 38

        3  現狀評價及需求分析 39

        3.1 現狀評價 39

        3.2 水土保持需求分析 43

        4  規劃目標、任務和規模 47

        4.1 指導思想 47

        4.2 規劃原則 47

        4.3 規劃依據 49

        4.4 規劃水平年 51

        4.5 規劃目標 51

        4.6 規劃任務 53

        4.7 建設規模 54

        5  總體布局 56

        5.1 全區布局 56

        5.2 區域布局 57

        5.3 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 60

        5.4 重點布局 62

        6  預防規劃 64

        6.1 預防范圍與對象 64

        6.2 預防保護措施與模式 66

        6.3 重點項目規劃 74

        7  治理規劃 76

        7.1 治理范圍與對象 76

        7.2 措施體系與配置 76

        8  監測規劃 85

        8.1 監測任務與內容 85

        8.2 監測目標 87

        8.3 重點監測項目 88

        9  綜合監管規劃 90

        9.1 綜合管理 90

        9.2 能力建設 97

        9.3 科技支撐 100

        10  信息化建設 104

        10.1 信息化建設目標 104

        10.2 主要建設任務 104

        11  實施進度與投資匡算 106

        11.1 實施進度 106

        11.2 重點項目 106

        11.3 投資匡算 110

        12  實施效果分析 119

        12.1 分析依據和方法 119

        12.2 效益分析 120

        13  保障措施 126

        13.1 加強組織領導 126

        13.2 完善項目管理 127

        13.3 嚴格依法行政 129

        13.4 穩定增加投入 130

        13.5 創新體制機制 131

        13.6 強化人才培養 132

        13.7 加強宣傳教育 133

        附表 134

        附表1:泉港區氣象特征

        附表2:泉港區土地利用現狀表

        附表3:泉港區耕地坡度組成表

        附表4:泉港區各/街道水土流失現狀表

        附表5:泉港區各/街道水土流失現狀表

        附表6:泉港區水土保持區劃成果表

        附表7重要飲水水源地工程重點項目規劃表 

        附表8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重點項目規劃表

        附表9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重點項目規劃表

        附圖:

        附圖1泉州市泉港區行政區劃圖

        附圖2泉州市泉港區水系圖

        附圖3泉州市泉港區水土流失現狀圖

        附圖4:泉州市泉港區土地利用現狀圖

        附圖5:泉州市泉港區水土保持區劃圖

        附圖6:泉州市泉港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劃分圖

        附圖7:泉州市泉港區重點項目分布圖

        附件1:《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送審稿)》技術審查意見

        附件2:《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送審稿)》技術審查意見響應

        附件3:《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報批稿)》征求意見回復

        附件4:《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報批稿)》復核意見


        1  規劃概要

        1.1 基本情況

        1.1.1 自然概況

        泉港區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灣南岸,泉州市東部東海之濱,東經118°41′119°01′,北緯25°03′25°15′,東臨湄洲灣,隔海與惠安縣凈峰鎮、東橋鎮相望,東北隔灣與莆田市秀嶼區相望,西北與仙游縣毗鄰,西南與洛江區、惠安縣紫山鎮接壤,南與輞川鎮相連;陸路距福州、廈門各約145km,區位條件尤為優越。泉港區是國家規劃建設中的現代化石化港口城市,是福建省實施閩東南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區和福建省石化工業的龍頭地區,也是泉州市確定的四大經濟區域之首。轄區陸域面積306km2(國土最新陸域面積296.68km2,本次規劃基準年為2020年,因此采用2020年數據,下同)1個街道、6個鎮;即山腰街道、后龍鎮、南埔鎮、涂嶺鎮、前黃鎮、峰尾鎮、界山鎮。共有9個社區居委會、92個行政村。泉港區地貌由低山、低丘、高丘、臺地和濱海平原等類型構成,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戴云山東延支脈從涂嶺西北部的大林山入境,并向南延伸,橫貫區域西南部,構成全區地形骨架,東南部則為剝蝕低丘紅土臺地和濱海海積沖積平原,地勢較為平

        緩開闊。泉港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暖濕潤,陽光充足,雨量充沛,臺風頻繁。山腰地區年平均氣溫20.3℃,年平均最高氣溫20.7℃,年平均最低氣溫19.6℃,年均氣溫變幅為1.1℃。極端最高氣溫39.0℃;極端最低氣溫0.3℃。區域內無大河流,壩頭溪、菱溪、龍馬溪為區域內最大的三條溪流,徑流短,流量的季節性變化大。全區土壤共6個土類,即磚紅壤性紅壤、紅壤、潮土、風沙土、鹽土及水稻土,植被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荒山草坡及海岸紅樹林等類型,全區森林覆蓋率為41.41%。

        1.1.2 社會經濟

        根據《泉州市統計年鑒2021》,截止2020泉港區戶籍人口42.25萬人,常住人口35.5萬人,城鎮化率55.7%。2020年泉港區生產總值734.44億元、增長2.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8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87.1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6.41億元。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57元。

        1.1.3 水土流失現狀

        根據泉港區2020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數據,泉州市泉港區水土流失總面積為23.17km2,占全區土地總面積306km27.57%。其中:輕度流失20.13k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86.88%;中度流失2.11k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9.11%;強烈流失0.78k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3.37%;極強烈流失0.15k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0.65%;劇烈流失。

        1.1.4 水土保持現狀

        泉港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水土流失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扎實推進水土保持治理、監測、預防監督等工作。十三五期間,全區共投入資金2992.94,完成界山鎮重點鄉鎮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和黃田溪、龍馬溪清新流域等市級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404.54hm2。全區共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88件,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570.93萬元,嚴格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41.41%。

        1.2 現狀評價及需求分析

        1.2.1 現狀評價

        1泉港區處于東南沿海,受臺風暴雨影響較大,降雨是造成區域內水力侵蝕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地表植被等保護尤其重要。林地、建設用地和耕地等地類,約占國土面積的75.93%;林地占比最大,為36.39%,其次是建設用地占比22.44%,耕地占比17.10%;建設用地占比遠超全省建設用地的平均占比5.66%,人為水土流失地塊占比面積偏大。因此,注重林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耕地和建設用地水土保持為本次規劃的重點。

        2水土流失消長評價:根據2020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數據,泉港水土流失總面積為23.17km2,水土流失率為7.57%;2015年水土流失總面積為23.59km2,水土流失率為7.71%。與2015年相比,中度及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積均呈下降趨勢,輕度水土流失面積呈上升趨勢,說明泉港區水土流失強度正逐漸恢復為輕度。

        3水土保持現狀評價:十三五期間,全區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404.54hm2,投入資金2992.94萬元。完成2016年度、2019年度界山鎮重點鄉鎮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和黃田溪、龍馬溪清新流域等市級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生態治理成效顯著,取得良好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生態環境逐步好轉。

        1.2.2 需求分析

        1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對水土保持需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的重要論斷,十四五期間,將秉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互支撐、互融互促的思維方式,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

        2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對水土保持需求

        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實現我國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二十字方針,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此,水土保持工作必須科學把握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使相關政策和舉措產生真正的效率,并且切合當地鄉村發展的實際。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有機結合,不斷改善鄉村的生態環境基礎。

        3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對水土保持需求

        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生態過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十四五期間,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的系統觀念,以區域、流域為單元,統籌各自然生態要素,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突出自然地理單元的完整性、生態系統的關聯性和修復目標的綜合性。

        4實現鞏固推進鄉村振興對水土保持需求

        泉港區土地資源壓力大,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積大,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十四五期間,以科學理論和決策指導水土保持工作,探索水土保持推進鄉村振興,促進水土資源的有效治理與保護,夯實農業生產發展基礎,加快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全面鞏固和推進鄉村振興,促進水土保持工作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5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對水土保持需求

        水土流失是重大的生態環境問題,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較突出的制約性因素。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加大生態良好區域水土保持的預防監督力度,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維護生態安全,推進宜居環境建設,打造水清、天藍、山綠、氣爽的生態美的新福建是水土保持必須擔當的重要任務。

        1.3 規劃目標、任務、規模

        1.3.1 規劃水平年

        本規劃現狀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水平年為2025年。

        1.3.2 規劃目標

        2025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83km2,其中水土流失重點治理面積7.11km2,水土保持率達93.15%以上水土流失率在6.85%以下,年均減少土壤流失量288.92t以上,全區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1.41%。

        1.3.3 建設規模

        規劃預防保護面積24.57km2,本規劃重點項目預防面積6.63km2。

        規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83km2,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7項。其中重點項目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11km2,結合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重點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2,建設安全生態水系2.84km,建設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7項。

        1.4 總體布局

        1.4.1 全區布局

        以《泉州市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水土保持區劃成果和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劃分成果為基礎,根據泉港區現狀評價和需求分析結論,圍繞全區水土流失防治總體目標和任務,通盤考慮,統籌兼顧,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各分區水土保持發展的方向及重點。

        區域布局上,山丘區著重配置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坡面水系工程、林下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江河源頭、水源地等保護區則著重加強預防保護措施,配置植被帶、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等。城鎮及周邊地區著重配置有利于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的各種水土保持措施,并加強水土保持的預防保護和監督執法工作。

        在水土保持監管方面,建立系統完整、職責明確、嚴格高效、規范有序的監管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水土保持監管,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人為水土流失常態化監管,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在監測和信息化應用方面,優化調整監測站網布局,形成科學有效的監測支撐體系,發揮監測對管理的支撐作用。全面推進信息技術手段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應用,依托信息化建設,力爭建成互聯共享的水土保持信息平臺,提升水土保持現代化水平。

        在科技支撐方面,著重引進和培養優質人才隊伍,加強水土保持應用技術研發與推廣、示范,建立完善有利于促進水土保持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的制度體系。

        1.4.2 區域布局

        泉港區水土保持區域包含所轄的山腰街道、后龍鎮、南埔鎮、涂嶺鎮、前黃鎮、峰尾鎮、界山鎮等1個街道、6個鎮,參

        照福建省和泉州市水土保持區劃分區方案,對泉港區進行水土保持功能分區,共劃分為3個水土保持功能區,分別為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中部丘陵人居環境提升水質維護區、東南部沿海土壤保持水質維護區。

        1)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該區水土保持主導基礎功能為生態維護,其次為水源涵養。社會經濟功能為發展現代農業、鼓勵綠色生態型產業,促進農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推進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變。水土流失防治重點為:強化河流源頭區和水源地的保護,控制山地農業開發規模,加強林下及坡耕(園)地水土流失防治。

        2)中部丘陵人居環境提升水質維護區:該區水土保持主導基礎功能為人居環境維護,其次為水質維護。社會經濟功能以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水土流失防治重點為:強化城市水土保持,加強生產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和水源地保護,改善人居生態環境,推進安全生態水系和清潔型小流域建設。

        3)東南部沿海土壤保持水質維護區:該區水土保持主導基礎功能為土壤保持,其次為生態維護、水質維護。社會經濟功能以綜合性產業和海洋經濟為主。水土流失防治重點為:加強工業園區生產建設過程中的水土保持,規劃園區的綠化率并及時恢復地表的植被覆蓋;強化耕地、水源地的保護;注重山地開發的審批、管理。

        1.4.3 重點布局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思維,工程、林草和耕作措施有機結合、因地制宜、科學配置、溝坡兼治,生態與經濟并重,優化水土資源配置,提高土地生產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鄉村振興,持續改善生態。

        1.5 預防規劃

        1.5.1 預防范圍

        泉港區預防保護對象主要涉及重要飲用水水源區。規劃擬實施預防保護總面積24.57km2,其中重點項目預防面積6.63km2。

        1.5.2 預防保護建設規模

        十四五期間,泉港區預防保護總面積24.57km2,均位于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其中預防措施22.85km2(封育保護21.02km2,農業保土耕作1.83km2),治理措施1.72km2(封禁1.35km2,水保林0.09km2,種草0.07km2,坡改梯0.21km2,蓄水池10口,道路4.78km,排水溝4.82km,護岸護坡0.31km)。

        泉港區預防保護規劃重點項目主要為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項目,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重點項目為泗洲水庫水源地,防治面積6.63km2。

        1.6 治理規劃

        十四五期間,規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總面積14.83km2,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7項。

        1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4.83km2,其中:坡改梯1.46km2,水保林0.93km2,封禁12.44km2,道路7.86km,排灌溝渠14.53km,蓄水池48口,安全生態水系5.93km,護岸護坡4.75km。

        其中,小流域重點項目規劃綜合治理面積7.11km2,其中:坡改梯0.7km2,水保林0.44km2,封禁5.97km2,道路3.77km,排灌溝渠6.97km,蓄水池22口,安全生態水系2.84km,護岸護坡2.28km。

        2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是一項需多部門參與的項目,包括優化人居環境(綠色社區);美麗鄉村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污水處理;生態農業工程;畜禽養殖污染控制;創建海綿城鎮;水土保持生態村(園)等部分。水土保持部門可結合小流域治理,重點參與綠色社區、美麗鄉村、生態農業、創建海綿城鎮工程、水土保持生態村(園)等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規劃2021年到2025年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7項。

        1.7 監測規劃

        水土保持動態監測主要任務有:配合省級、市級組織開展水土保持普查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水土保持監管重點監測,以及水土保持監測評價和糾紛仲裁等,獲取水土流失現狀及防治情況,分析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消長情況,評價水土保持措施效益,配合發布水土保持公報,為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決策、管理、目標考核和執法提供有力支撐。

        1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采用遙感監測、野外調查、模型計算和統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基于2m空間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和相應精度的地理數據為基礎信息源,開展水土流失因子提取、模數計算和動態分析評價。動態監測任務主要包括:一是全面查清水土流失現狀,掌握各類水土流失的分布、面積、強度和危害;二是全面了解和掌握水土流失動態變化情況;三是更新水土保持基礎數據庫,為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水土保持規劃、行政管理和綜合治理服務。泉港區應積極配合省水土保持監測站組織開展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并協助開展現場復核確認。

        2加強開展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性監測工作。為嚴格控制生產建設活動過程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開展水土保持監督性監測,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水土保持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在各自職權范圍內自行組織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性監測工作,及時掌握在建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防治情況,為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行政提供科學依據。針對審批在建的生產建設項目,采用衛星遙感調查、無人機和移動終端現場信息采集相結合的方法,對生產建設項目擾動土地情

        況、水土保持措施實施情況及防治成效、水土流失狀況及危害等開展監測。并根據監測成果對建設單位上報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成果的真實性進行檢查,核實三色評價結論;及時向本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反饋監督性監測過程中發現違規違法行為和三色評價結論復核的情況。為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嚴肅追究生產建設單位、水土保持技術服務單位、施工單位等相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提供依據。

        3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配合省水土保持監測站組織開展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重點監測,為水土保持公報提供基礎資料。

        1.8 綜合監管規劃

        1.8.1 綜合管理

        監督執法是督促建設單位落實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是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的核心環節,應長抓不懈。主要通過加強執法監督、預防監督管理、治理監督管理、監測監督管理、監督管理等措施。

        1.8.2 能力建設

        加強機構與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體系,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要充實配備與執法任務相適應的專職監督管理人員,配置相關必要交通和取證裝備。加強政策與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配套法規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

        全面提高水土保持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推進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落實,切實減少生產建設中的人為水土流失,以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維護保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1.8.3 科技支撐

        積極協助和配合省級水土保持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做好茶園生態退化及修復機制、林地侵蝕及生態修復、生產建設項目侵蝕過程及機制等基礎研究;力爭在茶果園裸露地表覆蓋技術、侵蝕林地生態恢復技術、生態清潔小流域高效構建技術等關鍵技術有所突破;重點示范推廣林地生態綜合治理技術、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模式;重點參與地方技術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

        1.9 信息化建設

        通過信息化建設和應用,依托互聯網+、人工智能、遙感及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生產建設活動擾動即時監測和動態監管;提升綜合治理決策的智能化水平;全面推動水土流失監測定量化、標準化;提升綜合展示能力,打造水土保持線上宣傳陣地。

        1.10 實施進度與投資匡算

        1.10.1 重點項目安排

        十四五重點項目預防面積6.63km2,重點項目規劃治理面積7.11km2。

        1重要飲水水源地工程。重要飲水水源地工程重點項目規劃防治總面積6.63km2,其中預防面積6.17km2,治理面積0.46km2。項目涉及泗洲水庫重要飲水水源地保護范圍。

        2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重點項目規劃治理小流域2,治理面積7.11km2,建設安全生態水系2.84km。項目涉及泉港區的涂嶺鎮以及前黃鎮。

        3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重點項目規劃建設水土保持生態村7項,涉及泉港區3個鎮7個行政村。

        1.10.2 投資匡算

        規劃總投資2745萬元,其中預防規劃投資732萬元,治理規劃投資1624萬元,監測規劃投資78萬元,綜合監管投資200萬元,信息化建設投資110萬元。

        重點項目總投資1592萬元,其中預防規劃重點項目投資197萬元,治理規劃重點項目投資1006萬元,監測規劃投資78萬元,綜合監管投資200萬元,信息化建設投資110萬元。

        1.11 實施效果分析

        各項治理措施全部發揮效益后,每年可增加蓄水效益2.22m3。減少水土流失量:各項治理措施全部發揮效益后,每年可減少土壤侵蝕288.92t。實施項目全部發揮效益年,平均可獲得直接經濟效益99.82元。

        1.12 保障措施

        主要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項目管理、嚴格依法行政、穩定增加投入、創新體制機制、強化人才培養、加強宣傳教育等方面保障規劃實施。

         


        2  基本情況

        2.1 自然條件

        2.1.1 地理位置

        泉港區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灣南岸,泉州市東部東海之濱,東經118°41′119°01′,北緯25°03′25°15′,東臨湄洲灣,隔海與惠安縣凈峰鎮、東橋鎮相望,東北隔灣與莆田市秀嶼區相望,西北與仙游縣毗鄰,西南與洛江區、惠安縣紫山鎮接壤,南與輞川鎮相連。陸路距福州、廈門各約145km,區位條件尤為優越。泉港區是國家規劃建設中的現代化石化港口城市,是福建省實施閩東南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區和福建省石化工業的龍頭地區,也是泉州市確定的四大經濟區域之首,陸域面積306km2。

         

        2.1-1  地理位置圖

        2.1.2 地質地貌

        泉港區地貌由低山、低丘、高丘、臺地和濱海平原等類型構成,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戴云山東延支脈從涂嶺西北部的大林山入境,并向南延伸,橫貫區域西南部,構成全區地形骨架,東南部則為剝蝕低丘紅土臺地和濱海海積沖積平原,地勢較為平緩開闊。

        泉港區陸域形似橄欖狀,東西長31km,南北寬18km。本區地處戴云山系東南麓,戴云山東延支脈從涂嶺西北部的照船山、大林山逶迤入境,并繼續向南延伸,由雞籠山、煙倒山(燕山)、觀音山、大霧山、筆架山連成一脈。其地形地貌總趨勢由西向東傾斜,以福廈公路為界,西部由中低山為主構成的山地地形,間有海拔200m-100m的山間盆地、河谷盆地(分布于黃田、陳田、樟腳、寨后、小壩),其中高于海拔700m的山峰有:大霧山797.5m(為全區最高峰)、筆架山752.3m,高于海拔300m的山峰計有40多座。福廈公路以東海拔高于300m以上的山峰僅有虎巖山322.3m;其余為海拔61.6161.7m的山峰;除此,絕大部分為剝蝕矮丘紅土臺地和濱海海積---沖積平原(濱海平原的其中一部分其前身為海灣內的灘涂圍墾),地勢較為平緩開闊,土地貧瘠,但地質條件好,適宜作為城市和工業建設用地。

        2.1.3 氣候

        泉港區地處東亞季風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季分明。全區年平均氣溫20.3℃,最冷月份二月平均氣溫11.4℃,最熱月份七月平均氣溫28.5℃。山腰地區極端最高氣溫39.0℃(出現于1966816日);極端最低氣溫0.3℃(出現于1957212日)。

        整個湄洲灣區域年平均氣溫及年平均最高氣溫由海島及沿海平原低丘向內陸中低山區方向遞增;年平均最低氣溫分布趨勢由海島、沿岸向內陸方向遞減。

        泉港區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6月系雨季高峰期,雨日多雨量大,相對濕度就大,最高6月份為86.1%;7、8月結束(臺風雨除外),本區處于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天空晴朗,溫度急劇上升,相對濕度變小,最低11月份為69.1%;38月份濕度較大,相對濕度大于80%,其余月份較小,相對濕度70%左右。

        據壩頭溪上游泗洲水庫自1960年以來的實測資料統計,年均降雨量1400mm,降雨在年際間變化較大,最大的1973年降雨量1942.1mm,最小的1967年降雨量854.33mm,大小比值2.27。降雨在年內分配也極不均勻,雨旱季明顯,2?4月為春雨期,5?6月為梅雨期,7?10月為臺風期,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5%左右。夏秋臺風活動期,常有臺風正面襲擊或側面影響,并帶來強度大的降雨,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

        泉港區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頻率為31%,1月份東北風最高風頻可達61%,6?8月以西南風為主,多年平均風速5.45m/s,臺風期最大風速40m/s。

        湄洲灣區域年平均風速為2.6~7.1m/s,分布趨勢呈海面大于陸地,沿海大于內陸。據山腰鹽場氣象站觀測資料統計,年平均風速為4.79m/s,月平均風速以秋冬季(10~11月)最大,10月為5.56m/s;春、夏兩季平均風速較小,6月為4.11m/s。

        2.1.4 水文、水資源

        泉港區屬于山海型丘陵地區,區域內無大河流,壩頭溪、菱溪、龍馬溪為區域內最大的三條溪流,徑流短,流量的季節性變化大。境內低山高丘較多,坡度峭,溪流多,密度大。其中較為主要的溪流有三條:

        1)壩頭溪:壩頭溪流域發源于涂嶺鎮吊船山,流域總面積97.785km2,干流長23.51km,自北向南穿過泉港地理中心,向南方向經涂嶺、南埔、前黃、山腰及山腰鹽場入海,沿途保護12個行政村、19萬人、4.6萬畝耕地,素有泉港區母親河之稱。流域地勢呈西北向南部海面傾斜,地形以盆地、丘陵為主。流域內有中型水庫1座(泗洲),?。?/font>1)型水庫3座(紅星、山外、石門坑),?。?/font>2)型水庫2座(四清、豐收),及中型水閘5座、攔水壩4座。

        2)菱溪:源于小架山,止于惠安許厝閘,匯入林輞溪,全長27.93km,多年平均徑流量6280m3,流域面積102.35km2。其中:菱溪干渠泉港段總長5.24km,灌溉了沿岸涂嶺鎮的驛坂、路口、邱后、溪西、五社5個行政村14912人和近2萬畝的農田。

        3)龍馬溪:源于涂嶺鎮天馬山北側,向東北方向經涂嶺鎮白潼村,界山鎮玉山、玉湖、槐山、大前、獅東和潘南鹽場,經潘南鹽場六孔閘入海。集雨面積16.8km2,主河道長7.87km,灌溉0.35萬畝耕地,保護2.35萬人口和3500萬工農業產值。沿溪有中型水閘兩座,分別是東方水閘和潘南鹽場六孔閘以及數座小型水閘。

        2.1-1               泉港區內主要河流特征表

        河名

        流域面積km2

        主河道長km

        平均比降%o

        多年平均流量m3/s

        平均徑流深mm

        不同保證率下年徑流量m3

        平均

        10%

        50%

        90%

        97%

        菱溪

        102

        27.93

        10.47

        1.99

        613.85

        0.60

        0.96

        0.56

        0.29

        0.21

        壩頭溪

        86.42

        23.33

        4.18

        1.69

        617.10

        0.51

        0.82

        0.47

        0.24

        0.18

        龍馬溪

        16.8

        7.87

        4

        0.32

        615.20

        0.10

        0.16

        0.09

        0.05

        0.035

        2.1.5 土壤與植被

        全區土壤共6個土類,即磚紅壤性紅壤、紅壤、潮土、風沙土、鹽土及水稻土,分別占耕地面積的54.29%、21%、3.64%、3.17%、2.42%、15.42%。泉港區地帶性植被屬于亞熱帶雨林,區內植被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荒山草坡及海岸紅樹林等類型。森林植被的主要特征是:群落結構比較單純、種類少、蓋度低、質量差、林相單調、不穩定。目前全區的森林覆蓋率為41.41%。

        2.2 經濟社會

        2.2.1 總人口

        港區陸域面積306km2,1個街道、6個鎮;即山腰街道、后龍鎮、南埔鎮、涂嶺鎮、前黃鎮、峰尾鎮、界山鎮。共有9個社區居委會、92個行政村。根據《泉州市統計年鑒2021》,截止2020泉港區戶籍人口42.25萬人,常住人口35.5萬人,城鎮化率55.7%。人口主要以漢族為主,兼有回族、畬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

        2.2.2 土地利用結構和現狀

        根據2020年水土流失動態監測遙感解譯數據,泉港區陸域面積30600hm2,其中耕地面積5234hm2,占土地總面積的17.10%;園地面積2464hm2,占8.05%;林地面積11134hm2,占36.39%;草地1601hm2,占5.23%;交通運輸用地944hm2,占3.08%;建設用地6868hm2,占22.44%;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341hm2,占7.65%;其他用地14hm2,占0.05%。

        2.2.3 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泉港區原隸屬惠安縣(惠北片4鄉、1鹽場)。19854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肖厝鎮,199631日,

        福建省民政廳批準撤銷肖厝鎮,設立后龍、山腰、南埔、涂嶺、埭港5個鎮。19964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泉州市肖厝經濟開發管理委員會(簡稱肖厝管委會),2000412日,國務院批準同意設立泉州市泉港區,1個街道、6個鎮。泉港是閩南著名的僑鄉,是僑臺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與全區總人口數相當,華僑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南亞,而以馬來西亞最多,其次為新加坡。同時,泉港與臺灣隔海相望,泉港的繁榮與發展對加強兩岸關系,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將發揮著重大作用。

        根據《泉州市統計年鑒2021》,2020年泉港區生產總值734.44億元、增長2.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8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87.1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6.41億元。三大產業比例為1.4∶80∶18.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58億元、增加1.0%,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89.40億元、降低7.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57元,增長5.6%;全區城鎮化率55.7%。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07億元、增加1.6%;工業增加值517.75億元、增加5.2%;建筑業增加值69.58億元、增加7.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83.37億元、增加3.0%;工業用電量41.52億千瓦時,增加1.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2%。

        2.2.4 泉港區重要產業園區

        泉港區擁有一處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是20079月省政府批準的《福建省湄洲灣石化基地發展規劃》確定的湄洲灣石化基地先導區。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約25.98平方公里,工業園區位于湄洲灣西岸,國道228線(泉港段)兩側,按照產業鏈條類型分為基礎石化產業項目區、石化深加工項目區、冷能綜合利用項目區和物流倉儲區;按照所屬區位分為南山(主要為石化深加工項目區)、仙境(主要為基礎石化產業項目區)、洋嶼(主要為冷能綜合利用項目區和物流倉儲區)三個片區。其中仙境片區6.33平方公里,洋嶼片區2.77平方公里,南山片區16.88平方公里。仙境片區主要發展聯合石化一體化項目和相關中下游項目。已投產的項目有福建聯合化工公司煉油乙烯一體化1400萬噸/年煉油和110萬噸/年乙烯項目、林德氣體24萬立方米/小時空分裝置等項目、凱美特火炬氣綜合利用項目。洋嶼片區主要發展發展石化碼頭和倉儲物流及保稅區。已建成的有福建聯合石化公司10 萬噸原油碼頭及配套庫區、宏海石化10萬噸碼頭及總庫容達51萬立方米的成品油罐區(福建省唯一的化工品保稅倉庫)、華星石化液化石油氣倉儲項目。南山片區主要發展石化深加工項目。已建成投產項目22家,包括福建百宏石化250萬噸/年精對苯二甲酸項目、聯合石化EO/EG項目、鐘山化工表面活性劑項目、立亞化學特種陶瓷先驅體項目等,在建項目9家,包括泉州國亨化學有限公司66萬噸/PDH45萬噸/PP項目、中化學天辰公司項目、佳化二期項目等,籌備建設百宏新材料項目等。

        2.3 水土流失狀況

        2.3.1 水土流失現狀

        據全國水土流失類型區的劃分,泉港區屬于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水力侵蝕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坡面面狀侵蝕,丘陵地區亦有淺溝侵蝕及切溝侵蝕。水土流失強度以輕流失為主,空間分布上表現出塊狀不連續分布的規律。

        根據泉港區2020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數據,泉州市泉港區水土流失總面積為23.17km2,占全區土地總面積306km27.57%。其中:輕度流失20.13k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86.88%;中度流失2.11k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9.11%;強烈流失0.78k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3.37%;極強烈流失0.15k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0.65%;劇烈流失。具體詳見表2.3-1及圖2.3-1。

        2.3-1        泉州市泉港區2020年水土流失強度現狀

        級別

        土壤侵蝕模數t/km2?a

        流失面積km2

        占土地總面積%

        占流失總面積%

        輕度

        500~2500

        20.13

        6.58

        86.88

        中度

        2500~5000

        2.11

        0.69

        9.11

        強烈

        5000~8000

        0.78

        0.25

        3.37

        極強烈

        8000~15000

        0.15

        0.05

        0.65

        劇烈

        >15000

        0

        0.00

        0.00

        合計

        23.17

        7.57

        100.00

         

        2.3-1  泉港區2020年水土流失強度面積比例構成圖

        總體來看,泉港區水土流失強度以輕度流失為主,流失面積占到總流失面積的86.88%,中度~極強烈侵蝕的面積僅占總流失面積的13.12%,劇烈流失。

        從行政區分布情況看,全區水土流失面積主要分布在涂嶺、界山、南埔及前黃等4個鎮,占全區水土流失面積的82.82%。從水土流失面積來看,各/街道水土流失面積大小順序依次為(表2.3-2,圖2.3-2):涂嶺鎮(7.98km2>界山鎮(3.98km2>南埔鎮(3.94km2>前黃鎮(3.29km2>后龍鎮(1.99km2>山腰街道(1.24km2>峰尾鎮(0.75km2)。從水土流失率來看,大小順序依次為:界山鎮(12.72%>后龍鎮(11.26%>南埔鎮(10.45%>前黃鎮(10.11%>峰尾鎮(6.63%>涂嶺鎮(5.5%>山腰街道(4.07%)。

         

        2.3-2          各鎮/街道水土流失面積與流失率情況表

        按流失面積排序

         

        按流失率排序

        排序

        地區

        流失面積(km2

        排序

        地區

        流失率(%

        1

        涂嶺鎮

        7.98

        1

        界山鎮

        12.72

        2

        界山鎮

        3.98

        2

        后龍鎮

        11.26

        3

        南埔鎮

        3.94

        3

        南埔鎮

        10.45

        4

        前黃鎮

        3.29

        4

        前黃鎮

        10.11

        5

        后龍鎮

        1.99

        5

        峰尾鎮

        6.63

        6

        山腰街道

        1.24

        6

        涂嶺鎮

        5.5

        7

        峰尾鎮

        0.75

        7

        山腰街道

        4.07

         

        2.3-2   泉港區/街道水土流失對比圖

        從宏觀區域的分布來看,侵蝕面積總體上由西部向東部沿海下降,在空間分布上,強烈及以下強度的水土流失呈現出塊狀不連續分布的特點,多集中在人類生活區附近;極強烈水土流失塊狀集中生產建設項目。


        2.3-3            2020泉港區水土流失分布表

        行政區名稱

        土地總

        面積(hm2

        流失面積(hm2

        流失率(%

        水土流失強度及面積(hm2

        輕度

        中度

        強烈

        極強烈

        劇烈

        泉港區

        峰尾鎮

        1131

        75

        6.63

        57

        16

        2

        0

        0

        山腰街道

        3045

        124

        4.07

        101

        16

        6

        1

        0

        界山鎮

        3128

        398

        12.72

        360

        26

        10

        2

        0

        后龍鎮

        1767

        199

        11.26

        177

        17

        4

        1

        0

        前黃鎮

        3253

        329

        10.11

        278

        32

        16

        3

        0

        南埔鎮

        3770

        394

        10.45

        349

        32

        10

        3

        0

        涂嶺鎮

        14506

        798

        5.5

        691

        72

        30

        5

        0

         

        30600

        2317

        7.57

        2013

        211

        78

        15

        0

        2.3.2 水土流失成因

        1)自然因素

        影響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有降水、地形、地質、土壤類型和植被等,其中地形、地質、土壤類型和植被等方面是內在因素,而降水是主要動力因素。泉港區受戴云山的影響,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狀傾斜,加之花崗巖土壤母質抗侵蝕抗風化能力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其次降雨量大且集中,且受臺風雨影響較大,為土壤侵蝕提供了動能。

        2人為因素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發生的潛在因素,而不合理的人為活動則是產生水土流失的主導因素。泉港區主要的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有兩大類;第一是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包括公路、鐵路、工業園區和開發區的建設,生產建設項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是階段性的,主要集中在建設過程中;第二是隨著人口不斷增長人地矛盾突出,農民為了增加收入,不斷地擴大生產,進行山地開發,陡坡開荒,破壞植被,開發果茶園,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如園面田埂壁清耕作業,濫用除草劑,樹過度矮化密植等現象導致園地水土保持功能差。同時,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社會的發展,對土地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造成新水土流失的發生與發展。

        2.3.3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水土流失是水土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的標志,也是生態環境趨向惡化的重要原因。水土流失導致自然生態平衡失調,生態環境逆向演替,土壤肥力衰退,自然災害頻發,農林牧業產量降低。水土流失不僅成為制約當地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而且還威脅著人類正常的生產生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使耕地表土變薄,質地粗化,養分減少,肥力下降,蓄水能力降低,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威脅。土壤是人類

        生存所必需的綠色植物生長的基礎。肥沃的土壤,能夠不斷供應和調節植物正常生長所需要的水分、養分、空氣和熱量。裸露坡地一經暴雨沖刷,就會使含腐殖質多的表層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從而影響到林草植被的生長。

        2造成水資源的流失

        水的流失主要指土壤雨水下滲量減少,地表徑流量增大。在水土流失區,除降低土壤對雨水的滲透和持水能力之外,由于森林植被破壞殆盡,大大降低涵養水源能力。森林植被素有綠色水庫之稱,其通過林冠層、植被層、土壤層具有對降雨截留、吸附、固土、改良土壤的作用,削弱降雨侵蝕力,減緩流速,增加入滲變為地下水,延長徑流形成時間,減少地表徑流量,從而達到涵養水源和保護水土資源的作用。此外,森林植被的覆蓋,可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

        3破壞水利設施

        水土流失造成泥沙進入河流,其中粗砂、石礫淤積在支流河道、水渠和山塘水庫等水利設施中,從而降低水利設施功能,縮短水利工程效益年限,導致加劇洪澇、干旱等災害的發生。

        4水質惡化

        水土流失常攜帶大量的化肥、農藥等殘余有害有毒物質進入江河湖庫,污染水體,使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大規模山地農業開發,水土流失嚴重,加之流域山地坡度陡,地表徑流量大,匯流時間快,污染物極易隨水土流失下泄聚集水體,對河流污染影響日益突出。

        5生態環境惡化

        水土流失不僅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和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而且帶來的洪澇干旱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森林植被遭受破壞,地表土壤裸露,甚至有的百孔千瘡如采石、采礦區,生態環境惡化,大雨、暴雨時常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2.4 水土保持現狀

        泉港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水土流失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扎實推進水土保持治理、監測、預防監督等工作。十三五期間,全區共投入資金2992.94,完成界山鎮重點鄉鎮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和黃田溪、龍馬溪清新流域等市級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404.54hm2。全區共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88件,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570.93萬元,嚴格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41.41%。

        通過綜合治理,使泉港區水土流失強度得到改善,全區中度及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積均呈下降趨勢,輕度水土流失面積呈上升趨勢,說明泉港區水土流失強度正逐漸恢復為輕度。


        3  現狀評價及需求分析

        3.1 現狀評價

        水土保持現狀評價主要對土地利用及土地適宜性、水土流失消長、水土保持現狀、水土保持監測與監督管理等進行評價。

        3.1.1 土地利用和土地適宜性評價

        泉港區地貌由低山、低丘、高丘、臺地和濱海平原等類型構成,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戴云山東延支脈從涂嶺西北部的大林山入境,并向南延伸,橫貫區域西南部,構成全區地形骨架,東南部則為剝蝕低丘紅土臺地和濱海海積沖積平原,地勢較為平緩開闊。從土地坡度來看(表3.1-1),全區坡度≤2°的土地面積所占比例為82.19%,2°~6°的土地面積所占比例為17.81%,泉港區處于東南沿海,受臺風暴雨影響較大,降雨是造成區域內水力侵蝕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地表植被的保護尤其重要。

        3.1-1              泉港區土地坡度組成表          單位:hm2

        土地總面積

        坡度組成

        耕地

        ≤2°

        2°~6°

        6°~15°

        15°~25°

        25°

        面積

        比例(%

        面積

        比例(%

        面積

        比例(%

        面積

        比例(%

        面積

        比例(%

        面積

        比例(%

        30600

        5234

        17.1

        4302

        82.19

        932

        17.81

        0

        0

        0

        0

        0

        0


        3.1-2             泉港區土地利用分類占比表

        項目

        耕地

        園地

        林地

        草地

        建設

        用地

        交通運輸用地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

        其它用地

        合計

        土地面積

        數量

        hm2

        5234

        2464

        11134

        1601

        6868

        944

        2341

        14

        30600.00

        比例

        %

        17.10%

        8.05%

        36.39%

        5.23%

        22.44%

        3.08%

        7.65%

        0.05%

        100.00%

        從土地利用類型來看3.1-2,泉港區土地利用類型主要為林地、建設用地和耕地,約占國土面積的75.93%。林地占比最大,為36.39%,其次是建設用地占比22.44%,耕地占比17.10%;建設用地占比遠超全省建設用地的平均占比5.66%,人為水土流失地塊占比面積偏大。因此,注重林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耕地和建設用地水土保持為本次規劃的重點。

        3.1.2 水土流失消長評價

        根據2020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數據,泉港水土流失總面積為23.17km2,水土流失率為7.57%;2015年水土流失總面積為23.59km2,水土流失率為7.71%。與2015年相比,中度及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積均呈下降趨勢,輕度水土流失面積呈上升趨勢,說明泉港區水土流失強度正逐漸恢復為輕度。詳見表3.1-3。

        3.1-3            泉港區水土流失面積消長對照表  

        項目

        流失面積(km2

        流失率(%

        輕度

        km2

        中度

        km2

        強烈

        km2

        極強烈

        km2

        劇烈

        km2

        2015

        23.59

        7.71

        14.65

        5.75

        2.26

        0.82

        0.11

        2020

        23.17

        7.57

        20.13

        2.11

        0.78

        0.15

        /

        削減值

        -0.42

        0.65

        5.48

        -3.64

        -1.48

        -0.67

        0.11

        泉港區水土流失主要以下幾個特點:

        (1)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仍然艱巨。雖然近年防治成效顯著,但泉港區水土流失面積占土地總面積比例7.57%,治理工作仍然艱巨。

        2林地水土流失依然存在。經過多年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區域的林地得到一定的恢復,地表植被覆蓋率明顯提高,林地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的遏制。但仍有部分的林地,由于土壤條件差,水土流失現象依然存在。

        3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突出。城市建設、開發區拓展等建設活動造成較大面積土地擾動,棄土棄渣不夠規范,水土保持措施落實不夠到位,由此產生的水土流失較嚴重。

        3.1.3 水土保持現狀評價

        泉港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水土流失治理重要批示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扎實推進水土保持治理、監測、預防監督等工作。十三五期間,全區共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404.54hm2,投入資金2992.94萬元。完成2016年度、2019年度界山鎮重點鄉鎮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和黃田溪、龍馬溪清新流域等市級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生態治理成效顯著,取得良好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生態環境逐步好轉。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水土保持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環節與問題,主要有:水土流失治理任務依然繁重;人為水土流失難以有效遏制;水土保持監測評價與科技支撐相對薄弱;水土保持制度與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因此,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踐行生態興則文明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理念,緊緊抓住歷史性機遇,深化改革,依法防治,大力推進水土保持工作,促進泉港區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1.4 水土保持監測與監督管理評價

        十三五期間,泉港區水土保持監測與監督工作穩步推進,完成了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及時掌握全區水土流失情況和動態變化,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同時利用天地一體化區域監管、項目監管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性監測等工作推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有效的控制人為水土流失。

        雖然工作成效顯著,但人為造成的新水土流失時有發生,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有待加強,水土保持監測評價與科技支撐仍需加強。泉港區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方針,嚴格控制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等區域的開發建設活動。與發改、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與規劃、林業等部門密切配合,嚴格要求生產建設項目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有效遏制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

        3.2 水土保持需求分析

        3.2.1 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對水土保持需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的重要論斷,為我們在新時代營造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有力思想指引。綠水青山作為可持續發展、成就金山銀山的最大本錢,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不斷豐富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辯證關系。十四五期間,將秉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互支撐、互融互促的思維方式,倡導通過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助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給人民群眾創造更為優越的生活品質。同時,扎實推進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繼續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果,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結合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

        3.2.2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對水土保持需求

        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實現我國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二十字方針,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此,水土保持工作必須科學把握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使相關政策和舉措產生真正的效率,并且切合當地鄉村發展的實際。十四五期間,泉港區水土保持工作要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有機結合,著眼于接二連三、一二三產融合、功能多樣的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與興旺,體現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有機結合的產業發展與興旺。不斷改善鄉村的生態環境基礎,加強封山育林及陡坡地開墾管理,研究制定山坡地農業綜合開發水土流失防治技術規范;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程建設,加快飲用水水源地綜合治理,實施水源地隔離防護,禁止在坡度25度以上、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的山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退茶退果還林,嚴防山地農業無序開發等現象。

        3.2.3 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對水土保持需求

        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生態過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十四五期間,泉港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的系統觀念,以區域、流域為單元,統籌各自然生態要素,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突出自然地理單元的完整性、生態系統的關聯性和修復目標的綜合性。堅持權責對等,建立區級工作機制,進行統籌謀劃、協同推進,解決水土流失治理的條條分割、條塊分割和各自為戰的問題。在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選擇上,堅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況,按照問題導向,將整個治理區域劃分成不同的治理復單元,按照實際需要,采取保護保育、自然恢復、輔助修復、生態重建等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措施,不搞整齊劃一,克服工程思維和過度治理問題。

        3.2.4 實現鞏固推進鄉村振興對水土保持需求

        泉港區耕地資源不足,土地資源壓力大,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積大,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十四五期間,以科學理論和決策指導水土保持工作,探索水土保持推進鄉村振興。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以獎代補試點項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以及省級重點縣和水保生態村等水土流失治理項目,促進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和水土資源的有效保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夯實農業生產發展基礎,加快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增強農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全面鞏固和推進鄉村振興,促進水土保持工作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3.2.5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對水土保持需求

        水土流失是重大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導致水土資源破壞、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加劇,威脅生態安全、防洪安全、飲水安全和糧食安全,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較突出的制約性因素。十四五期間,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加大生態良好區域水土保持的預防監督力度,推動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人民對美麗和諧的人居環境、生產生活環境的向往。重建水土流失區域的植被生態系統,維系生態環境的安全,強化對區域內生產建設項目的監管。加快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項目建設,建設水土保持生態清潔小流域,改善山體邊坡穩定性,防止河流溝道岸坡損壞。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維護生態安全,推進宜居環境建設,打造水清、天藍、山綠、氣爽的生態美的新泉港是水土保持必須擔當的重要任務。

         


        4  規劃目標、任務和規模

        4.1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福建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和中央、福建省、泉港區重大決策部署,泉港區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緊扣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大力推廣長汀經驗,久久為功、依法監管、系統治理,在進一步壓縮水土流失斑存量的同時,更加注重新增水土流失管控,更加注重生態系統修復提升,更加注重改進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方式,不斷健全水土保持工作體系,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水平,推進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成經濟實力更強、創新活力更足、生態環境更美、城市功能更優、幸福指數更高的新泉港提供有力支撐。

        4.2 規劃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生態。水土保持是以人為本,發展民生水利的重要措施,是保護水土資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舉措。規劃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2堅持統籌兼顧,全面規劃。規劃既要著重水土流失防治,發揮水土保持整體功能,又要統籌兼顧市級規劃與省級規劃、流域和區域、城市與農村、建設與保護、水利水保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形成以規劃為依據、政府引導、部門合作、全社會共同治理水土流失的新局面。

        3堅持因地制宜,分區防治。堅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調查總結不同區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模式,分區制定水土保持規劃目標、對策,并據此確定水土流失防治任務及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模式。

        4堅持分類施策,精準治理。結合鄉村振興,以區域水土流失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正確處理好重點治理區與一般區域之間的關系,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布局和配置措施。

        5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為主。建立健全生態系統保護制度,進一步落實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優化林分結構改造和土壤改良,精準提升自然修復能力,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性。

        6堅持依法行政,綜合監管。充分考慮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國家和區域重大經濟戰略布局,研究分析水土流失對水土資源的影響及其可能帶來的重大危害,合理界定不同區域水土保持功能,制定相應的水土保持監管準則,完善水土保持綜合監督管理體系,堅持管行業必須管水保,壓實部門責任,強化部門橫向協同和縱向指導,實施水土保持監管全覆蓋。

        7堅持創新引領,強化支撐。注重發揮科技創新對水土保持改革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充分運用好現代化技術手段,推動信息技術與水土保持業務深度融合,不斷創新水土保持理論、制度、技術與方法,進一步提高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效益。加強水土保持監測、信息化應用、科學研究和技術標準等基礎工作,切實掌握全區水土流失狀況和防治成效,突出先進技術方法手段在水土保持中的應用,研究解決制約水土保持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不斷提高管理效能和水平。

        4.3 規劃依據

        4.3.1 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10年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16年修訂;

        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通過;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04年修訂;

        5《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16年通過;

        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列》,國務院,2011年修訂;

        7《福建省水土保持條例》,福建省人大常委會,2014年通過,2022527日修訂。

        8《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進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閩水?!?/font>20211,2021年通過。

        4.3.2 技術標準及指南

        1《水土保持規劃編制規范》SL335-2014;

        2《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通則》GB/T15772-2008;

        3《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GB/T16453.1-2008;

        4《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計算方法》GB/T15774-2008;

        5《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2007;

        6《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SL277-2002;

        7《防洪標準》GB50201-2014;

        8《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GB/T18337.2-2001;

        9《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06;

        10《福建省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指南》2021修訂版,福建省水利廳。

        4.3.3 技術資料

        1《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復核劃分成果》的通知辦水保[2013]188;

        2《福建省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

        3《福建省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復核劃分》;

        4泉州市十四五水利建設專項規劃》;

        5泉州市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

        6泉港區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

        7《泉州市泉港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2021-2025;

        8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4.4 規劃水平年

        本規劃現狀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水平年為2025年。

        4.5 規劃目標

        在全省和泉州規劃總體目標的框架下,根據泉港區水土流失特點,在水土保持發展需求分析的基礎上,以泉港區劃為基礎,根據區域水土流失特點、水土保持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等,結合泉港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區域資源開發利用對水土保持的要求,將水土保持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土保持與產業結構調整、水土保持與水源保護、水土保持與資源開發保護結合起來,充分考慮整體與局部、開發與保護、近期與遠期的關系,利用近期各類規劃成果,吸納其他各類規劃成果,從戰略高度和全局高度,擬定規劃目標。

        水土保持規劃目標包括治理水土流失、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減輕山地災害、減輕風沙災害、維護水土保持功能等方面的定性、定量目標。

        定量指標包括:水土保持率、新增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積、水土流失重點治理面積、年均減少土壤流失量、林草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等。

        定性指標: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水土保持監測、水土保持設施運行維護、科技支撐等方面的定性指標。

        本次規劃目標的確定,主要考慮滿足《福建省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和《泉州市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總體目標任務中分解屬于泉港區部分的指標,并結合泉港區人、財、物力實際,按照需求與可能相結合原則,進行反復論證確定。

        2025年,基本建成與泉港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科技支撐和保障體系,重點水土流失區治理成效不斷提升,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林分結構進一步優化,生態系統自然修復能力明顯提升,水土保持質量效益有效提升、功能進一步增強,生態環境逐步進入良性循環軌道。進一步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規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優化調整監測站網布局,形成科學有效的監測支撐體系,依托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信息技術手段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應用,初步實現水土保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具體指標:2021-2025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83km2,其中水土流失重點治理面積7.11km2。到2025年,全區水土保持率達93.15%以上水土流失率在6.85%以下,年均減少土壤流失量288.92t,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1.41%。

        4.5-1                    規劃目標表

        目標指標

        目標值

        屬性

        水土流失面積占土地總面積比例

        6.85%

        約束性

        水土保持率

        93.15%

        約束性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km2

        14.83

        預期性

        其中

        水土流失重點治理面積(km2

        7.11

        預期性

        森林覆蓋率不低于

        41.41%

        預期性

        年均減少土壤流失量(t

        288.92

        預期性

        4.6 規劃任務

        本次規劃的主要任務是:在全省水土保持規劃和泉州市水土保持規劃工作要求的框架下,在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相關資料基礎上,結合已有相關規劃成果,總結十三五期間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經驗,分析制約水土保持發展的主要問題。以市級水土保持區劃為基礎,分區開展典型小流域調查和分析,確定不同分區的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和措施配置,提出總體防治目標和分區防治方略;明確水土流失防治重點和格局,擬定重點建設項目。

        4.7 建設規模

        規劃預防保護面積24.57km2,本規劃重點項目預防面積6.63km2。

        規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83km2,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7項。其中重點項目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11km2,結合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重點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2,建設安全生態水系2.84km,建設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7項。

        4.7.1 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預防保護

        依據《太湖流域及東南諸河水土保持規劃》《福建省水庫庫區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規劃》等規劃,以及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復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泉州市水功能區劃,根據水源地供飲地區的重要性、供飲人口數量等因素,將泗洲水庫和菱溪陳田水庫(菱溪、陳田水庫由惠安縣負責管理,本次規劃的水源地范圍主要是指水庫管理范圍外的陸域面積)2個水源地納入本次規劃預防保護范圍。規劃預防保護面積24.57km2,其中重點項目預防面積6.63km2。

        4.7.2 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

        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從抓好封育治理入手,實行山、水、林、田、湖、草全面規劃,保護和合理開發自然資源,建立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相統一的水土保持防護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穩定協調發展。規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83km2,其中重點項目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11km2,結合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重點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2,建設安全生態水系2.84km。

        4.7.3 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是一項需多部門參與的項目,水土保持部門可結合小流域治理,重點參與水土保持生態村、綠色社區、美麗鄉村、生態農業、創建海綿城市工程等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規劃2021年到2025年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7項。


        5  總體布局

        5.1 全區布局

        泉港區水土保持區劃成果和泉港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劃分成果為基礎,根據泉港區現狀評價和需求分析結論,圍繞全區水土流失防治總體目標和任務,通盤考慮,統籌兼顧,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各分區水土保持發展的方向及重點。

        區域布局上,山丘區著重配置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坡面水系工程、林下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江河源頭、水源地等保護區則著重加強預防保護措施,配置植被帶、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等。城鎮及周邊地區著重配置有利于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的各種水土保持措施,并加強水土保持的預防保護和監督執法工作。

        在水土保持監管方面,建立系統完整、職責明確、嚴格高效、規范有序的監管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水土保持監管,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人為水土流失常態化監管,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在監測和信息化應用方面,優化調整監測站網布局,形成科學有效的監測支撐體系,發揮監測對管理的支撐作用。全面推進信息技術手段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應用,依托水利部、水利廳信息化建設,力爭實現水土保持信息互聯共享,提升水土保持現代化水平。

        在科技支撐方面,著重引進和培養優質人才隊伍,加強水土保持應用技術研發與推廣、示范,建立完善有利于促進水土保持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的制度體系。

        5.2 區域布局

        5.2.1 水土保持區劃

        泉港區水土保持區域包含所轄的山腰街道、后龍鎮、南埔鎮、涂嶺鎮、前黃鎮、峰尾鎮、界山鎮等1個街道、6個鎮,參照福建省和泉州市水土保持區劃分區方案,對泉港區進行水土保持功能分區,共劃分為3個水土保持功能區,分別為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中部丘陵人居環境提升水質維護區、東南部沿海土壤保持水質維護區。

        水土保持區劃及功能評價見表5.2-1,分區水土流失情況見5.2-2。

        5.2-1            泉港區水土保持區劃分區結果

        分區命名

        土地面積

        km2

        水土流失面積

        km2

        范圍

        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

        145.06

        7.98

        涂嶺鎮

        中部丘陵人居環境提升水質維護區

        101.51

        11.21

        界山鎮、南埔鎮、

        前黃鎮

        東南部沿海土壤保持水質維護區

        59.43

        3.98

        后龍鎮、峰尾鎮、

        山腰街道

        5.2-2          水土保持功能分區水土流失情況表

        分區名稱

        土地面積(hm2

        流失總面積(hm2

        流失率(%

        各級水土流失面積(hm2

        輕度

        中度

        強烈

        極強烈

        劇烈

        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

        14506

        798.00

        5.50

        691.00

        72.00

        30.00

        5.00

        /

        中部丘陵人居環境提升水質維護區

        10151

        1121

        11.04

        987

        90

        36

        8

        /

        東南部沿海土壤保持水質維護區

        5943

        398

        6.70

        335

        49

        12

        2

        /

        合計

        30600

        2317

        7.57

        2013

        211

        78

        15

        /

        5.2.2 分區概況及防治布局

        5.2.2.1 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

        本區行政區域范圍為涂嶺鎮,土地總面積14506hm2。

        水土保持主導基礎功能為生態維護,其次為水源涵養。社會經濟功能為發展現代農業、鼓勵綠色生態型產業,促進農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推進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變。水土流失防治重點為:強化河流源頭區和水源地的保護,控制山地農業開發規模,加強林下及坡耕(園)地水土流失防治。

        水土流失主要防治途徑如下:

        加強重要水源地保護,改善水質。通過封禁、補植、營造水保林等措施,強化對重要水源地的保護,改善水質。

        加強預防保護工作,嚴禁亂砍濫伐;采用農村小水電、沼氣、煤氣等能源替代薪柴,保護植被。

        控制山地農業開發規模,對現有經果林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坡改梯建設,配套完善坡面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設生態果園。

        依法加強水土保持監督,嚴格執行審批、監督、檢查制度,有效遏制生產建設項目造成的水土流失。

        5.2.2.2 中部丘陵人居環境提升水質維護區

        本區行政區域范圍包括界山鎮、南埔鎮以及前黃鎮,土地總面積10151hm2。

        土保持主導基礎功能為人居環境維護,其次為水質維護。社會經濟功能以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水土流失防治重點為:強化城市水土保持,加強生產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和水源地保護,改善人居生態環境,推進安全生態水系和清潔型小流域建設。

        水土流失主要防治途徑如下:

        加強植被建設和保護。在城市建成區和新建區加強植被建設和保護,尤其在基礎建設力度較大的區域,要防止建設項目毀壞、擠占現有的植被,維護城市人居環境。

        實施海綿城市行動。實施硬地軟化、綠化,加強雨水入滲、集蓄利用,減輕城市內澇。

        加強開發區、產業園區水土保持監督,重點做好棄土、棄渣的規范化處理,邊坡的維護以及裸露地表的植被恢復。

        控制點源、面源污染,推進安全生態水系和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加強重要水源地保護,改善水質。

        5.2.2.3 東南部沿海土壤保持水質維護區

        本區行政區域范圍包括山腰街道、后龍鎮以及峰尾鎮,土地總面積5943hm2。

        水土保持主導基礎功能為土壤保持,其次為生態維護、水質維護。社會經濟功能以綜合性產業和海洋經濟為主。水土流失防治重點為:加強工業園區生產建設過程中的水土保持,規劃園區的綠化率并及時恢復地表的植被覆蓋;強化耕地、水源地的保護;注重山地開發的審批、管理。

        水土流失主要防治途徑如下:

        依法加強水土保持監督,嚴格執行審批、監督、檢查制度,有效遏制生產建設項目建設過程造成的水土流失。

        確保生產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實施方案落實到位,主體建設完成后應及時恢復植被。

        實施海綿城市行動。實施硬地軟化、綠化,加強雨水入滲、集蓄利用,減輕城市內澇。

        控制點源、面源污染,推進安全生態水系和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加強重要水源地保護,改善水質。

        注重土地開發的審批、管理。

        5.3 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

        根據福建省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和《泉州市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泉港區1個鎮列入省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具體情況見表5-3)。遵循重點防治區劃分同級不交叉、級間不重疊、下級服從上級的原則,故此次規劃原則上不再重新劃分。

        泉港區涂嶺鎮作為省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土地面積14506hm2,占泉港區國土總面積的47.41%,水土流失總面積為7.98km2,水土流失率為5.50%。

        本區人口密集,經濟活動頻繁;長期以來山地開發、修建公路、集鎮建設等生產建設項目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流失面積大,且歷史較長,極易發生水土流失,恢復難度大。應加強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嚴格開發和生產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堅決執行水土保持設施與主體工程建設三同時制度,強化監督檢查,把水土流失控制在最源頭。貫徹執行誰開發,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規定,限期治理已造成的水土流失,強化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監管,提高監管效能,切實做到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切實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減輕水土流失對農業生產、群眾生活的影響和對生命財產構成的威協。

        5.3-1              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情況表

        重點防治區類型

        重點防治區級別

        土地面積(hm2

        水土流失面積(hm2

        流失率(%

        范圍

        重點治理區

        省級

        14506

        798

        5.5

        泉港區涂嶺鎮

        5.4 重點布局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思維,工程、林草和耕作措施有機結合、因地制宜、科學配置、溝坡兼治,生態與經濟并重,優化水土資源配置,提高土地生產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鄉村振興,持續改善生態。

        5.4.1 重點預防任務

        本規劃重點預防任務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預防保護。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預防任務重點保護泗洲水庫、菱溪陳田水庫(菱溪、陳田水庫由惠安縣負責管理,本次規劃的水源地范圍主要是指水庫管理范圍外的陸域面積)等2個重要飲水水源地。

        預防措施體系由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構成。管理措施包括建立預防保護管理機構、明確職責、出臺相關規章制度和管理能力建設等;技術措施包括封禁管護、生態修復、保土保水農業耕作措施、植被恢復與建設、生態移民、農村能源結構調整、農村垃圾和污水處置設施、面源污染控制措施等。

        5.4.2 重點治理任務

        本規劃重點治理任務包括: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2個方面。

        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重點治理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內的小流域,兼顧重點預防區和一般防治區。按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布設防治措施,小流域的水系自上而下,在流域上游及山脊、山頂和陡坡地全面實施封山育林,利用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涵養水源;把水土流失治理與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特色農業發展等相結合,建設生態果(茶)園,推廣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安全生態水系,對崩塌和防護設施薄弱的河道,修建生態護岸和清淤清障,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整治人居環境,促進小流域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發展。重點項目重點實施2條小流域綜合治理。

        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重點建設水土保持生態村7項,可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選擇水土流失強度等級中度以上、土壤侵蝕模數相對較高的村莊開展水土保持生態村(園)創建工作。

          


        6  預防規劃

        6.1 預防范圍與對象

        6.1.1 劃分原則

        在福建省主體功能區劃的指導下,依據泉港區各功能區水土保持主導功能、保護對象及要求,劃定重點預防保護區域,預防保護范圍主要包括重點預防區、具有重要水土保持主導功能的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等,需突出體現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預防區的范圍確定要保持行政區、自然單元及流域的完整性,并根據以下原則選定:

        1省、市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劃定并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

        2重要水源地水庫周邊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地區。

        3水土流失輕微、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水質維護、防災減災、生態維護等水土保持功能區。

        4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域以及對國計民生影響嚴重的區域。

        根據以上原則劃定預防范圍,同時選擇的預防保護對象要符合以下要求:

        1天然林、植被覆蓋率較高的人工林、草原、草地;

        2植被或地貌人為破壞后,難以恢復和治理的地帶;

        3侵蝕溝的溝坡和溝岸、河流的兩岸以及湖泊和水庫周邊的植物保護帶;

        4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區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動,如禁止毀林、毀草開墾和鏟草皮、挖樹兜等;

        5已建成并發揮效益的水土保持項目區。對集中連片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區,需要加強水土流失預防和保護。

        6.1.2 預防保護對象

        根據以上劃分原則,確定泉港區預防保護對象主要涉及重要飲用水水源區。

        依據《太湖流域及東南諸河水土保持規劃》、《福建省水庫庫區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規劃》等規劃,以及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復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泉州市水功能區劃,根據水源地供飲地區的重要性、供飲人口數量等因素,將泗州水庫和菱溪陳田水庫2個水源地納入本次規劃預防保護范圍,詳見表6-1。

        6.1-1             泉港區重要飲用水源地分布表

        水源地數量(個)

        水源地名稱

        面積(km2

        泉港區

        涂嶺鎮涂嶺村

        1

        泗洲水庫水源保護區

        6.63

        涂嶺鎮驛坂村

        1

        菱溪陳田水庫水源保護區

        17.94

        合計

         

         

         

        24.57

        備注:菱溪、陳田水庫由惠安縣負責管理,本次規劃的水庫水源保護區范圍主要是指水庫管理范圍外的陸域面積。

        6.1.3 預防規劃面積

        預防規劃擬實施預防保護總面積24.57km2,本規劃重點項目預防面積6.63km2。

        6.2 預防保護措施與模式  

        6.2.1 預防措施體系

        預防措施體系由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構成。管理措施包括管理機構及職責、相關規章制度建設和管理能力建設等。技術措施包括封禁管護、生態修復、坡耕地改造、植被恢復與建設、生態移民、農村能源替代、農村垃圾和污水處置設施、面源污染控制措施等。

        6.2.1.1 管理措施

        1建立預防保護管理機構,并由專人負責,制訂實施水土保持預防保護計劃,組織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全民水保意識。

        2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從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動。禁止在下列區域挖砂、取土、采石、挖土洗砂或者從事其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動:

        ?。?/font>1型以上水庫設計蓄水線以上、重要飲用水水源地一重山范圍內的山坡地;

        重點流域、一級支流兩岸外延五百米或者一重山范圍內;

        鐵路、公路兩側外延五十米范圍內十度以上的山坡地。

        3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和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的山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在25°以上陡坡地種植經濟林的,應當科學選擇樹種,合理確定規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對于已有的25°以上的陡坡耕地和茶果園,要逐步退耕還林還草或建成水平梯田,嚴格控制茶果園面積再擴大;建立山地開墾種植茶果的審批制度,防止盲目違規開墾。

        需要開墾25°以下山坡地的,依照法律規定,要報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經批準開墾的山坡地,必須采取相應的水土保持措施,禁止順坡耕種。開墾5°~20°低丘緩坡地的,應修建成水平梯田或采取等高種植、整治排水系統以及其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防止水土的進一步流失;開墾20°~25°的陡坡地的,必須在坡腳保留一定寬度的保護帶,采取修筑反坡水平階、魚鱗坑、水平溝、穴墾或帶狀方式整地等,禁止采用全坡面全墾方式整地。對屬于水土保持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禁止開墾的陡坡地范圍,要劃定并公告其具體范圍,加強監督管理。

        4禁止毀林、毀草開墾。禁止全坡面開墾、順坡開墾耕種等不合理的開發生產活動。禁止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鏟草皮、挖樹兜等。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從事林業生產活動的,實行擇伐作業,控制煉山整地;在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禁止皆伐和煉山整地。

        5在侵蝕溝的溝坡和溝岸、河流的兩岸以及湖泊和水庫周邊的適當范圍,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或者有關管理單位,應當根據立地條件營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植物保護帶。對營造植物保護帶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扶持。禁止開墾、開發植物保護帶。植物保護帶具體范圍由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劃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告。

        6加強對現有水土保持設施的保護,對已建成的水土保持設施、科研場地和重要的工程、林草措施成果,按照國家有關技術標準進行檢查驗收,合格者建立檔案,設立標志并予以公告。

        7加快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部分農民還在使用廣種薄收的種植方式,這種方式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對水土資源破壞大。要引導農民發展高優農業,運用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走少種、高產、多收的路線,實現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轉變。一方面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可有效減少水土流失。

        8加強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研究,加快健全水土保持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出臺相應的水土保持和水源地保護生態補償政策,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9根據國家出臺的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規范及水土流失評價方法,開展生態保護紅線水土保持方面工作,明確水土保持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區域的空間分布。

        10建立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評價制度,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定期組織開展評價,及時掌握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狀況及動態變化,評價結果作為優化生態保護紅線布局、安排生態保護補償資金和實行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的依據,并向社會公布。

        11強化水土保持執法監督與考核,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常態化執法機制,及時發現和依法處罰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違法行為,對各級政府開展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成效考核,并將考核結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對違反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造成生態破壞的部門、地方、單位和有關責任人員,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規定實行責任追究,對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要實行終身追責。

        6.2.1.2 技術措施

        1封育保護。加強封山育林力度,通過全面封育保護、封禁補植等措施,控制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破壞,恢復植被生長,提高植被覆蓋度,恢復和改善生態系統功能,減輕水土流失。提高生態公益林的質量,禁止亂砍濫伐森林和破壞植被,嚴格控制森林采伐量,保護天然林。對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等防護林,只準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采伐。重點預防保護區域范圍要建立管護責任制,封育區必須設立封禁標志牌,并簽訂管護合同,明確管護責任,成立管護隊伍,

        落實管護措施。管護人員要有一定水土保持政策法規及其有關法律意識,熟悉預防保護區的情況,具有較強的責任心,人員要相對穩定。制定封育管護制度和相應的鄉規民約,并予公告,做到家喻戶曉。管護規章要具體明確,要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2生態修復。尊重自然規律,遵循林草的地帶性規律和植被演替規律,因地制宜,采用的植物措施配置必須草、灌、喬相結合,野生種、當地種與引進種相結合,不同區域給予不同的植物配置,自然修復為主,人工措施為輔,與生態建設相關工程相結合。

        3退耕還林。通過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在保證基本農田及保證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基礎上,適當進行退耕還林還草,進一步提高森林植被覆蓋率,減輕人類對土地開發的需求壓力。

        4保土保水農業耕作措施。因地制宜的采取輪作、套種、等高耕作、溝壟耕作、深翻、淺耕、免耕、前埂后溝等保土保水耕作措施,使地表覆蓋增加,增加降水入滲、制止徑流產生、減少土壤沖蝕,達到保水、保土、保肥和穩產增產的效果。

        5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推行農村生活垃圾集中,各村建設垃圾房,使生活垃圾堆放有固定地點,且具有攔蓄措施、衛生措施和防滲措施。

        6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根據實際需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7面源污染控制。調整和優化農業用肥結構,鼓勵施有機肥,逐步減少氮磷鉀等單質肥的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鼓勵使用生物農藥;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節水灌溉,降低農業用水量,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山坡梯田下部保留一定區域種樹,梯田灌溉回水通過林帶吸收,以減少農藥化肥殘留物;對于河流令兩側地勢較低的水田,可就近修建池塘,蓄存農田徑流,一方面用于回灌,另一方面避免農田水直接排入河流,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8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按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布設防治措施,綜合采用封山育林、造林補植、保土耕作、坡耕地治理、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小型蓄排水工程、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人居環境整治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

        6.2.2 措施體系與配置

        1措施體系

        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江河源頭采用預防措施和治理措施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大預防、小治理的原則,主要采用預防保護措施,局部零星的流失斑采用綜合治理措施進行治理。

        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重點水庫一重山水源涵養林全部采用封育保護措施。

        2措施配置

        重要江河源頭措施配置參考《福建省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和《泉州市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所確定的措施配置數量。詳見表6.2-1。

        6.2-1                預防保護措施配置表

        預防對象

        預防/治理

        措施配置

        重要江河源頭、重要水源地

        預防措施

        93%

        1km2措施配置為:封育保護0.92km2,農業保土耕作0.08km2。

        治理措施

        7%

        1km2措施配置為:封禁0.79km2,水保林0.05km2,種草0.04km2,坡改梯0.12km2,蓄水池6口,道路2.78km,排灌溝渠2.80km,護岸護坡0.18km。

        自然保護區、

        森林公園

        預防措施

        100%

        全部采用封育保護措施。

        3防治規模

        十四五期間,泉港區預防保護總面積24.57km2,均位于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其中預防措施22.85km2(封育保護21.02km2,農業保土耕作1.83km2),治理措施1.72km2(封禁1.35km2,水保林0.09km2,種草0.07km2,坡改梯0.21km2,蓄水池10口,道路4.78km,排灌溝渠4.82km,護岸護坡0.31km)。詳見表6.2-2。


        6.2-2                                      預防保護規劃表

        水土保持區劃

        防治面積

        預防措施

         

        治理措施

        預防面積小計km2

        封育保 km2

        農業保 土耕作 km2

        治理面 積小計 km2

        坡改梯km2

        水保林km2

        種草 km2

        封禁 km2

        排灌溝 km

        蓄水池

        道路km

        護岸護 km

        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

        24.57

        22.85

        21.02

        1.83

        1.72

        0.21

        0.09

        0.07

        1.35

        4.82

        10

        4.78

        0.31

        合計

        24.57

        22.85

        21.02

        1.83

        1.72

        0.21

        0.09

        0.07

        1.35

        4.82

        10

        4.78

        0.31

         


        6.3 重點項目規劃

        港區預防保護規劃重點項目主要為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項目。

        6.3.1 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重點項目

        6.3.2.1 重點項目范圍

        1范圍確定原則

        位于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

        水土流失輕微,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水質維護、防災減災、生態維護等水土保持功能的區域;

        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或生態敏感區域;

        飲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大于5萬人。

        2范圍及基本情況

        根據以上原則,結合泉港區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成果,確定泉港區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重點項目為泗洲水庫水源地,防治面積6.63km2。

        重要飲用水水源地主要分布于大型水庫周邊,這些區域人口密度較高,植被土壤不同程度都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破壞,生態平衡比較脆弱。一些水源地甚至出現土壤肥力退化、植被覆蓋度下降、生物多樣性銳減、水質下降等情況,導致生態系統遭受嚴重損害,必須盡早采取切實有效的綜合治理措施,修復受損生態系統,來確保水源地的水源供應能力。

        6.3.2.2 建設任務和規模

        1建設任務與目標

        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水土保持主要任務是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結合生態修復措施,使飲用水水源地得到全面預防與治理,減少入庫泥沙量,達到水資源可持續發展,使水源地水土流失顯著降低,入庫泥沙得到基本控制,達到飲用水安全的要求。

        2建設規模

        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重點項目預防保護總面積6.63km2,其中預防措施6.17km2(封育保護5.67km2,農業保土耕作0.49km2),治理措施0.46km2(封禁0.37km2,水保林0.02km2,種草0.02km2,坡改梯0.06km2,蓄水池3口,道路1.29km,排灌溝渠1.30km,護岸護坡0.08km)。詳見附表8。

         


        7  治理規劃

        7.1 治理范圍與對象

        依據水土保持總體布局的要求、泉港區重點防治區劃分和水土保持功能區的劃分情況,以及各個分區水土流失防治途徑,對規劃范圍內的水土流失區進行綜合治理,突出劃定的治理重點。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措施,完成泉港區十四五水土流失治理。

        7.2 措施體系與配置

        7.2.1 治理措施配置的總體要求

        在水土保持分區的基礎上,根據功能分區定位、水土流失情況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等,分區制定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體系,以區為單元,把具體的措施任務落實到每個轄區。同時處理好水土保持與農村經濟發展、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的關系,制定與自然條件相適應、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協調的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和布局,維護和促進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糧食安全、防洪安全,為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提供支撐。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以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為主,兼顧坡耕地治理。主要治理措施包括封禁、水保林、坡改梯及其配套措施、護岸護坡、截排水溝等措施。

        7.2.2 治理規模

        十四五期間,規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總面積14.83km2,其中重點項目治理面積7.11km2。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7項。

        7.2.3 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

        7.2.3.1 項目范圍

        1范圍確定的原則

        《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和重點治理區復核劃分成果》辦水?!?/font>2013188;

        《福建省重點防治區劃分成果》;

        《福建省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及《泉州市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

        優先選取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人口密集區;

        地方政府重視,有群眾基礎的地區,群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高;

        集中連片,有示范作用。

        2范圍劃定

        全區小流域為治理對象。以生態優先為原則,緊緊圍繞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生活質量為宗旨,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的防治方針,以小流域為單元從抓好封育治理入手,結合安全生態水系工程建設,實行行山、水、林、田、湖、草

        全面規劃,保護和合理開發自然資源,建立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相結合的水土保持防護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穩定協調發展。堅持水土流失治理與農民的生產生活緊密結合,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發展區域經濟;依靠項目區群眾,以農民為主體參與水土流失的治理,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多渠道籌集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建設資金;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加快項目區綜合治理的步伐,建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制止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使項目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7.2.3.2 建設任務和規模

        1建設任務和目標

        根據各行政轄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流失狀況,從流域的水土流失特點出發,以小流域為單元,以流失斑為對象,自上而下,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布設水土保持防護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機結合,點、線、面防治相輔,突出安全生態水系工程建設,充分發揮工程措施控制性和時效性,保證在短時期內遏制或減少水土流失,利用土地整治和林草措施涵水保土,實現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為了保持小流域的相對完整性,本次規劃中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任務和措施按行政轄區進行安排,各轄區應根據劃分的水土保持功能區的水流失特點和功能定位,開展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布置,突出水土保持功能區的特色。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對小流域內坡度小于25°,適宜坡改梯的坡耕地進行治理。針對坡耕地水土流失嚴重和配套工程不完善等問題采取綜合治理措施,主要是對規劃區內5°~15°坡耕地,以修筑土坎梯田為主,配套排灌溝渠、沉沙池、蓄水池等小型水保工程和田間生產道路;15°~25°坡耕地,修建水平階、反坡梯田,發展特色經濟果林,同時,在上述區域根據實際需要配套植物護埂。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通過對坡耕地實施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因地制宜,綜合治理,規劃區內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水土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十四五期間,泉港區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4.83km2,其中重點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2,重點項目治理面積7.11km2。詳見表7.2-1。

        7.2-1                小流域綜合治理任務表

        水土保持功能區

        街道

        規劃治理面積 km2

        其中重點項目治 理面積km2

        重點項目 數量

        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

        涂嶺鎮

        4.78

        4.2

        1

        中部丘陵人居環境提升水質維護區

        界山鎮

        0.46

        /

        /

        南埔鎮

        6.11

        /

        /

        前黃鎮

        2.91

        2.91

        1

        東南部沿海土壤保持水質維護區

        后龍鎮

        0.22

        /

        /

        峰尾鎮

        0.13

        /

        /

        山腰

        街道

        0.22

        /

        /

        合計

        14.83

        7.11

        2

        2治理措施配置

        泉港區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綜合治理措施配置擬參考《福建省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泉州市十四五水土保持專項規劃》閩東南沿海丘陵平原人居環境維護水質維護區措施配置,并做適當調整。詳見表7.2-2。

        7.2-2          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配置表

        參考分區

        km2小流域治理中

        坡改梯hm2

        水保林hm2

        封禁hm2

        排灌

        溝渠km

        蓄水池

        道路km

        安全生態水系km

        護岸

        護坡km

        閩東南沿海丘陵平原人居環境維護水質維護區

        9.86

        6.24

        83.90

        0.98

        3

        0.53

        0.4

        0.32

        3防治規模

        泉港區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4.83km2,其中:坡改梯1.46km2,水保林0.93km2,封禁12.44km2,道路7.86km,排灌溝渠14.53km,蓄水池48口,安全生態水系5.93km,護岸護坡4.75km。

        其中,小流域重點項目規劃綜合治理面積7.11km2,其中:坡改梯0.7km2,水保林0.44km2,封禁5.97km2,道路3.77km,排灌溝渠6.97km,蓄水池22口,安全生態水系2.84km,護岸護坡2.28km。詳見表7.2-4和附表9。


        7.2-3                           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分區規劃表

        水土保持區劃

        街道

        綜合治理面積km2

        其中km2

        排灌溝渠km

        蓄水池

        道路km

        安全生態水系km

        護岸護坡km

        坡改梯

        水保林

        封禁

        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

        涂嶺鎮

        4.78

        0.47 

        0.30

        4.01

        4.68

        15.00

        2.53

        1.91

        1.53

        中部丘陵人居環境提升水質維護區

        界山鎮

        0.46

        0.05

        0.03

        0.39

        0.45

        2.00

        0.24

        0.18

        0.15

        南埔鎮

        6.11

        0.60

        0.38

        5.13

        5.99

        19.00

        3.24

        2.44

        1.96

        前黃鎮

        2.91

        0.29

        0.18

        2.44

        2.85

        9 .00

        1.54

        1.16

        0.93

        東南部沿海土壤保持水質維護區

        后龍鎮

        0.22

        0.02

        0.01

        0.18

        0.22

        1.00

        0.12

        0.09

        0.07

        峰尾鎮

        0.13

        0.01

        0.01

        0.11

        0.13

        1.00

        0.07

        0.05

        0.04

        山腰街道

        0.22

        0.02

        0.01

        0.18

        0.22

        1.00

        0.12

        0.09

        0.07

        合計

        14.83

        1.46

        0.93

        12.44

        14.53

        48.00

        7.86

        5.93

        4.75

         


        7.2-4                         小流域綜合治理重點項目任務分解表

        (街道)

        綜合治理面積(km2

        其中(km2

        排灌溝渠(km

        蓄水池(口)

        道路(km

        安全生態水系(km

        護岸護坡(km

        坡改梯

        水保林

        封禁

        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

        涂嶺鎮

        4.2

        0.41

        0.26

        3.53

        4.12

        13

        2.23

        1.68

        1.34

        中部丘陵人居環境提升水質維護區

        前黃鎮

        2.91

        0.29

        0.18

        2.44

        2.85

        9 

        1.54

        1.16

        0.93

        合計

        7.11

        0.70

        0.44

        5.97

        6.97

        22

        3.77

        2.84

        2.28

         


        7.2.3.3 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是一項需多部門參與的項目,包括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農村污水無害化處理;村莊綠化;村莊景觀風貌整理;農村改水改廁;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和畜禽養殖污染控制;創建海綿城市;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環境監測等部分。水土保持部門可結合小流域治理,重點參與水土保持生態村、綠色社區、美麗鄉村、生態農業、創建海綿城市工程、城市水土保持建設城市建設裸露邊坡治理、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河道綜合整治、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等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

        安全生態水系建設以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為目標,具體體現為八個有:有自然彎曲的河岸線;有深潭、淺灘、泛洪漫灘;有天然的砂石、水草、江心洲;有常年流動的水,水質達到水功能區保護標準;有豐富的水生動植物,具備生物多樣性;有安全、生態的防洪設施并達到相應的防洪標準;有鄉愁、野趣;有劃定岸線藍線、落實河長制、推行河道管養制度等管理措施。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內容包括:生態護岸,河道清障、清理垃圾,生態緩沖帶,河床修復,生態親水工程,堤岸步行道、綠化帶等。

        泉港區近年來城鎮化進程加快,出現了許多水土流失與生態環境問題,造成城鎮內澇加劇,城鎮水土功能削弱,人居生態環境惡化,城鎮水土保持與城鎮建設之間的矛盾日愈突出。針對這些問題,城鎮水土保持工作重點是做好城鎮建設裸露邊坡治理和城區防洪排澇。城鎮化過程應合理規劃土地開發,做好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監測工作;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護坡、攔渣、土地整治、防洪排水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種植防風抗污景觀樹草種,增加城鎮綠地面積,改善城鎮人居生態環境,實施硬地軟化、綠化,加強雨水入滲、集蓄利用,減輕城鎮內澇,打造海綿城鎮。

        十四五期間,全區規劃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7項,重點突出水土保持生態村建設,涉及泉港區3個鎮7個行政村。具體見表7.2-5和附表10。

        7.2-5             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規劃表

        水土保持區劃

        規劃實施數量(項)

        生態村(園)建設規劃

        西部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

        2

        涂嶺鎮:1、驛坂村

                2、蘆樸村

        中部丘陵人居環境提升水質維護區

        5

        前黃鎮:1、香芹村

                2、鳳林村

                3、鳳北村

                4、古縣村

        南埔鎮:1、塘頭村

        東南部沿海土壤保持水質維護區

        /

        /

        合計

        7

        3個鎮7個行政村

         

         


        8  監測規劃

        8.1 監測任務與內容

        8.1.1 監測任務

        水土保持監測是水土流失防治的基礎工作,是法律賦予的法定職責,是強化行業監督管理、做好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考核的關鍵舉措,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決策和考核、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依據。為了全面反映泉港區水土流失狀況及其發展趨勢,從監測點、重點防治區域等不同空間尺度開展監測工作,形成點面相結合的監測數據采集體系。不同的監測尺度,可采用不同的監測頻次,獲取不同精度的監測結果,從不同層面摸清水土流失動態變化情況,預測水土流失變化趨勢,評價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綜合評價生態環境狀況。水土保持動態監測主要任務有: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監測網絡,水土保持普查、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監測點水土流失監測、水土保持監管重點監測,以及水土保持監測評價和糾紛仲裁等,獲取水土流失現狀及防治情況,分析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消長情況,評價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發布水土保持公報,為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決策、管理、目標考核和執法提供有力支撐。

        8.1.2 監測內容

        水土保持監測主要包括氣象、土壤、地形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徑流泥沙、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類型、面積、強度等。水土保持監測的內容根據不同的監測任務監測內容有所不同。

        1水土保持普查

        水土保持普查包括兩部分,即土壤侵蝕普查和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土壤侵蝕普查采用遙感解譯、野外調查、統計分析和模型計算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完成土壤侵蝕類型、分布狀況、面積、強度和變化趨勢以及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等評價。水土保持措施普查采用高分辨率遙感解譯和統計分析等相結合的方法獲取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情況,包括各類水土保持措施類型現狀、數量、分布及其效益等??紤]到水土保持普查與泉州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協調,同時與全省水土保持普查周期相一致,泉港區應積極配合全市開展水土保持普查。

        2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

        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是按照《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技術指南》等相關文件及技術標準,采用遙感監測、野外調查、模型計算和統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利用優于2m空間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和相應精度的地理數據為基礎信息源,開展水土流失因子提取、模數計算和動態分析評價。監測內容主要包括監測區域內土地利用、植被覆蓋、坡度坡長、人為擾動、水土流失現狀及其水土保持措施等,以縣級行政區為單位,分析植被覆蓋、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動態變化情況,為人民政府落實水土保持目標責任、開展生態文明評價考核提供基礎依據。

        泉港區應積極配合省水土保持監測站組織開展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并協助開展現場復核確認。

        3水土保持監管重點監測

        有計劃、有重點選擇生產建設項目集中區或重大生產建設項目、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按照相關技術標準規范,在全面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應用高分遙感影像、無人機遙測、移動采集系統和現場調查等技術手段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分析生產建設活動和防治措施的合規性,為水土流失治理和監督執法提供數據支撐,為監督檢查項目驗收、績效評價和后續項目布局及規劃編制提供依據。

        8.2 監測目標

        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將按照明晰事權、落實責任,統一要求、整體推進,測管協同、加強應用,綜合集成、促進共享的基本原則,到2025年,基本形成上下協同的工作機制,全水土保持監測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全面掌握不同區域水土流失動態變化,實現監測工作與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

        2021-2025年,配合省級、市級組織開展水土保持普查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督促征占地面積在5hm2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總量在5m3以上的生產建設項目全面落實水土保持監測工作。

        8.3 重點監測項目

        1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

        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采用遙感監測、野外調查、模型計算和統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基于2m空間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和相應精度的地理數據為基礎信息源,開展水土流失因子提取、模數計算和動態分析評價。動態監測任務主要包括:一是全面查清水土流失現狀,掌握各類水土流失的分布、面積、強度和危害;二是全面了解和掌握水土流失動態變化情況;三是更新水土保持基礎數據庫,為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水土保持規劃、行政管理和綜合治理服務。

        泉港區應積極配合省水土保持監測站組織開展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并協助開展現場復核確認。

        2加強開展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性監測工作

        為嚴格控制生產建設活動過程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開展水土保持監督性監測,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水土保持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在各自職權范圍內自行組織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性監測工作,及時掌握在建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防治情況,為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行政提供科學依據。針對審批在建的生產建設項目,采用衛星遙感調查、無人機和移動終端現場信息采集相結合的方法,對生產建設項目擾動土地情況、水土保持措施實施情況及防治成效、水土流失狀況及危害等開展監測。并根據監測成果對建設單位上報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成果的真實性進行檢查,核實三色評價結論;及時向本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反饋監督性監測過程中發現違規違法行為和三色評價結論復核的情況。為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嚴肅追究生產建設單位、水土保持技術服務單位、施工單位等相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提供依據。

        3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

        配合省水土保持監測站組織開展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重點監測,為水土保持公報提供基礎資料。


        9  綜合監管規劃

        9.1 綜合管理

        9.1.1 加強執法監督

        執法監督是保障,是督促建設單位落實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是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的核心環節,應長抓不懈。2019年水利部印發了《水利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的意見》水?!?/font>2019160,強調要加強監管工作。按照把工作重心切實轉變到監管上來,在監管上強手段,在治理上補短板的水土保持工作總思路,十四五期間,需加強以下方面工作。

        1加強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監管

        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是泉港區重要的產業園區,園區總規劃面積約25.98km2,目前該園區正處于開發階段,地表擾動將產生水土流失。因此,石化園區管理機構應履行監管責任,督促入園企業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單位,切實做好項目設計施工管理、落實水土保持措施、嚴控紅線外施工、避免隨意占壓破壞地表植被、保質保量建設水土保持工程,切實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同時,協同工信、自然資源局、住建、交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門做好督促建設項目。

        2建立嚴格監管人為水土流失的制度體系

        制定人為水土流失問題清單、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與責任追究辦法,建立水土保持誠信與信用評價制度,公布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權責清單。構建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為嚴格監管與執法提供制度保障。

        3開展水土保持遙感監管

        常態化開展水土保持遙感監管。聚焦是否造成水土流失、是否落實水土保持措施,進一步優化完善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工作機制和技術方法,解譯發現生產建設疑似違法擾動圖斑,協助開展現場復核確認,并依法嚴格查處。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天地一體化監管,分析判定生產建設項目擾動合規性和水土流失防治狀況,掌握區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實情況。

        4開展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遙感解譯與判別項目為依托,依法嚴肅查處未批先建”“未驗先投”“未批先棄等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強監管震懾。

        5優化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

        進一步簡化和壓減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流程和時間,全面落實水土保持方案承諾制審批管理制度,積極推進開發區水土保持區域評估工作。進一步強化水土保持方案剛性約束,對不符合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要求的,堅決不予審批。

        做好審批信息公開,提高審批效能,為管理相對人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6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責任落實跟蹤檢查

        通過書面檢查、遙感檢查、互聯網+監管和現場檢查等多種方式,實現在建生產建設項目實施水土保持方案情況跟蹤檢查全覆蓋。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方式開展現場檢查。建立水土保持監督檢查與行政綜合執法的聯動機制,明確水土保持主管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的職責分工,加強協作、密切配合,確保違法行為得到及時有效查處。

        7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核查

        制定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核查辦法,嚴格對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情況的核查,對核查中發現存在弄虛作假,以及不滿足驗收標準而通過驗收的,嚴肅追究生產建設單位和相關技術服務機構及人員責任。

        8推進生產建設活動水土保持監管

        推動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禁止開墾的陡坡地范圍、崩塌滑坡危險區、泥石流易發區等。加強農林開發活動水土保持監管,防止大規模農林開發產生的水土流失。對違法陡坡開墾、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動,依法開展監管和處罰。

        9嚴格落實督查問責制度

        按照統一、高效、優化的原則,形成市協同的水土保持行業監督體系,對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履職情況開展逐級督查。通過強有力的督查問責,保證從省級到地方各級監管責任的落實。

        10加強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監管

        嚴格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項目前期工作論證及審查審批、建設管理和資金監管,加大暗訪督查力度,落實逐級督查和責任追究制度。

        9.1.2 預防監督管理

        1完善水土保持監督執法人員和裝具等配置,并落實水土保持執法人員編制,配備必要的執法裝具。

        2完善與水土保持、依法行政等法律法規相配套的監管制度建設。根據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當前形勢和當地實際,制定、修改、完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相關制度,為進一步增強水土保持監督執法能力提供制度保障。

        3加強水土保持方案審批。進一步推進各類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的落實。方案編報審批制度應明確審批類、核準類、備案類以及不需辦理立項手續的各類工業園區、開發區、城鎮新區建設等項目的方案報批時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立法理念,站在保護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戰略高度,建立水土保持方案準入制度,嚴把事前預防關。對涉及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生產建設項目,提高水土保持防護等級。

        4加強水土保持監督檢查。依據項目監督檢查制度規定和要求,全面規范水土保持監督檢查的各項工作,確保水土保持方案得到全面及時落實。水土保持監督的重點要放在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治上,尤其要加強對資源開發和基本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督,加大執法力度,依法足額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嚴肅查處違法案件。對生產建設項目加強監督管理力度,督促生產建設單位按照經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措施。

        5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報備。明確水土保持設施驗收作為生產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的前置條件,細化驗收的對象、內容、范圍、分類、程序和方式等要求。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監督檢查以及水土保持設施驗收三個環節是相輔相成的。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工作能促進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實,為工程竣工驗收創造良好生態環境條件。

        6加強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使用。嚴格依據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使用管理有關制度和收費標準,合理確定征收范圍,明確征收標準,規范使用管理,確保征收的費用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工作,以促進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改善生態環境。

        7大力推進城鎮水土保持工作。加強城鎮水土保持及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重點抓好處于山丘區的經濟開發區和水土保持生態示范城鎮工作。

        8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建設。通過樹立典型工程,發揮示范作用,并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通過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的評比命名活動,為其它生產建設項目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示范,同時起到宣傳水土保持工作、提高社會公眾水土保持意識的作用,促進全區生產建設項目進一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為保護生態環境、創建美麗家園作出新的貢獻。

        9健全宣傳教育綜合管理運行機制。通過公眾參與、信息共享、科普教育、應急響應等綜合管理運行機制,滿足水土保持社會管理的需求,推動社會共同參與水土流失防治。

        9.1.3 治理監督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水土保持職責,高度重視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加強重點治理項目及重點治理區域的監督管理。對批準進行治理的水土保持項目,要建立管理制度,規范管理。加強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建立和完善運行管理制度;確項目任務,抓好項目設計;規范招投標管理,接受公眾監督;嚴格項目驗收,積極開展縣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圖斑精細化管理,確保治理面積和工程質量達到設計要求。

        加強對重點治理工程區的管理和維護,制定管護制度,落實管護責任,加強監督管理。嚴禁隨意占用和破壞治理成果;水行政主管部門加強檢查、監督,對破壞治理成果的要依法嚴厲查處。

        9.1.4 監測監督管理

        征占地面積在5hm2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總量在5m3以上的生產建設項目應開展水土流失監測,并將監測結果定期上報當地水行政主管部門情況的監管;對水行政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對違法違規生產建設項目和生產建設活動進行查處情況的監管。明確需要開展水土保持監測的各類生產建設項目的規模,明確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落實情況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明確監測成果作為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必要技術依據,從制度上推動該項工作的有序開展。開展委托監測的生產建設項目,按照規范要求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監測成果。

        加強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結合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等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及時掌握工程的建設質量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總體效果,同時為進一步探索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方法、模式,為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全面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積累經驗。

        9.1.5 監督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執法裝備建設和技術培訓隊伍建設。將水土保持規劃的實施情況納入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加大水土保持法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執法、守法的自覺性。對劃定的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的范圍,及時向社會公告,禁止在崩塌、滑

        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從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動的行為。

        9.2 能力建設

        9.2.1 機構與隊伍建設

        進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體系,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要充實配備與執法任務相適應的專職監督管理人員,配置相關必要交通和取證裝備。

        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落實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明確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職責,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職能。從事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要定期參加培訓,全面提高業務素質和依法行政水平。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要有固定辦公場所,配備計算機、傳真機等辦公設備。建立起完善的監督管理數據庫系統,將監督管理的相關信息全部錄入數據庫。有標準規范的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監督檢查、驗收以及案件查處檔案資料庫房、柜等。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要有穩定的財政經費保障,確保監督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對本轄區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編制本轄區水土保持規劃并督促實施,負責區域內水土流失防治、監督與監測。對本級審批的生產建設項目進行監督檢查,配合流域管理機構、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對部批、省批生產建設項目進行監督檢查。

        水土保持工作涉及政府多個部門,包括發改、財政、住建、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和水務、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等,涉及各個行業,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須建立跨部門管理機制和綜合管理運行機制。成立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或工作委員會,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組織協調,滿足水土保持管理需要。

        9.2.2 政策與制度建設

        為深入貫徹《水土保持法》和《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以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為目標,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配套法規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全面提高水土保持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推進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落實,切實減少生產建設中的人為水土流失,以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維護保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1)建立水土保持工作定期報告制度

        水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水土保持工作定期報告制度,定期向政府、人大匯報水土保持工作,對造成影響大、危害嚴重的水土保持違法案件,可邀請各級人大參與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實行掛牌督辦,堅決制止水土保持違法行為。

        2規范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

        規范水土保持方案的受理、審查、批復和送達,審批機構為水行政主管部門或法律、法規授權的水土保持機構。嚴禁逾期審批、越權審批等現象,批復的水土保持方案不出現嚴重政策和技術性錯誤。

        建立并完善水土保持巡回監督檢查制、執法崗位責任制、過錯追究制等制度,確保監督檢查落到實處。從巡回檢查或其他渠道發現的水土流失違法案件,各級水土保持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依據水土保持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進行查處。水土保持違法案件的查處必須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程序合法,處理恰當,經得起檢驗。在開展巡回監督檢查工作時,如發現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危害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除向本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外,還必須向上一級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機構報告,以利共同抓好查處與整改。監督檢查的各類文字、影象資料完整,并按照規定上報、登記、建檔。

        3水土保持設施驗收規范。規范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受理、驗收和送達,有文字記錄,嚴禁逾期驗收、越權驗收現象。嚴格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標準,驗收的生產建設項目不出現嚴重水土保持質量問題。

        4補償費征收使用規范。規范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程序、標準、方式和使用管理,征收的費用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工作,包括水土保持的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預防保護和監督管理、其他水土保持補償費安排的支出。不擅自降低標準或超標準征收,杜絕以收代管、以收代罰行為。

        5案件查處規范。立案查處水土保持違法違規案件依據充分,取證方式和程序合法,法律適用正確,文書及執行規范。執法文書按照水利部統一規定的法律文書格式要求。

        9.3 科技支撐

        9.3.1 基礎研究

        結合泉港區當前水土保持技術難題和未來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協助和配合水土保持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做好基礎研究。

        1果園生態退化及修復機制

        研究茶果園水土流失過程中土壤結構退化、肥力下降、土壤酸化的成因及過程,探討其退化機制;并根據多年的治理經驗,研究不同治理措施下茶果園土壤結構改善、肥力提升效應的規律,探討土壤改善的機制,為不同治理措施推廣和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2侵蝕林地生態恢復機制

        研究林地水土流失過程中土壤結構退化、林地生態功能下降、群落單一的原因及機制,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結合林地治理經驗,探究林地水土流失和生態系統恢復的技術,為林地結構功能的改善、林下水土保持及生態經濟提升的治理措施推廣和應用提供基礎依據。

        9.3.2 關鍵技術

        1園生態修復技術

        推廣坡耕地梯田改造工程技術、坡耕地徑流集蓄與調控技術、坡耕地地埂利用與地力恢復技術、梯壁整治優質材料選擇與配置技術、水土保持生物籬配置技術、坡耕地微地形改造技術、坡面水系改造技術、坡地農業機械化道路配套技術等坡耕地綜合整治技術,加快坡耕地改造步伐,提高坡改梯的質量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利用坡耕地水土資源,形成顯著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2侵蝕林地生態恢復機制

        基于林地退化機制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理念,提出了具體的分區修復方案,以提高生物多樣性和林地生態系統功能為目標,同時兼顧涵養水源、改變區域小氣候等,通過造林和封山育林的措施,對開展土壤基質更換或人工改良,豐富植被種類,穩定群落結構,加強林業管護與營造,使泉港區林地生態修復達到顯著效果。

        3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技術體系

        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是傳統小流域治理的功能提升,是小流域治理的新發展。為滿足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治與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實踐的需要,亟待研究流域氮磷等非點源污染物質的遷移過程及調控措施,揭示水土保持對流域非點源污染的調控機制,包括水源地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技術。土壤侵蝕區農村

        生態家園規劃方法及景觀設計技術、土壤侵蝕區農村環境整治與山水林田路立體綠化技術等,研發不同類型生態清潔型流域高效構建模式與技術標準。

        9.3.3 示范推廣

        通過推廣水土保持新技術,建立水保示范區,摸索成功的治理模式以帶動全面推廣。經過長期的努力,泉港區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林地綜合整治和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富有區域特色。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重點示范推廣的技術模式包括:

        1林地綜合治理

        由林業部門根據生態公益林及生態紅線等具體情況確定封育造林面積。認真落實三個必造精神,對荒山、采伐跡地、火燒跡地、病蟲害改造跡地及征占用林地等進行更新造林,對低產低質林分進行補植修復。實施林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解決生態修復區內農業農村發展條件薄弱的問題,使林地生態建設成果可持續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全面鞏固和推進鄉村振興。

        2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

        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按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布設防治措施,綜合采用封山育林、造林補植、保土耕作、坡耕地治理、小型蓄排水工程、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人居環境整治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通過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的治理,打造精品工程,作為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的治理示范,進而推廣到其他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的治理,使得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合理化、規范化。

        9.3.4 標準體系

        水利部制定的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體系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存在局限,省級水土保持部門根據新形勢下水土保持工作需求,正在著手修訂或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相關行業標準。因此泉港區積極配合省、市級水土保持部門,總結地方經驗,重點參與地方技術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

         


        10  信息化建設

        10.1 信息化建設目標

        十四五期間泉港區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設工作將針對當前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依托互聯網+、人工智能、遙感及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自動采集監測、智能遙感解譯、智慧水保應用為目標,推進采集感知和傳輸網絡、數據資源管理和標準、支撐平臺和算法研發、業務應用、用戶服務入口等層面的建設工作,打造水土保持信息技術應用高地。

        10.2 主要建設任務

        10.2.1 實現生產建設活動擾動即時監測和動態監管

        依托遙感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和深度學習算法開發智能監測模塊,通過高頻次衛星遙感覆蓋,大幅縮短從發生擾動到發現擾動的時間,使各級水土保持監管部門能實時、動態、全面地掌握轄區內各類生產建設活動的地表擾動情況,依托系統平臺及時核查、處置轄區內生產建設項目的違規問題,大幅提高水土保持預防監督事中、事后監管能力。推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受理、審批、驗收等關鍵環節全流程線上監管,形成水土保持各級部門職責清晰、過程可控、協調聯動的電子化、網絡化管理體系,全面實現水土保持監管信息化。

        10.2.2 提升綜合治理決策的智能化水平

        推動綜合治理措施評價科學模型研究,將水土流失治理目標和原則內化為系統邏輯,支撐水土流失治理決策過程:系統可輔助篩選建議治理區域、評價實施方案可行性、智能監測項目進展、評估治理措施實施效果和生態效益,提升水土保持治理能力和投資決策水平。

        10.2.3 全面推動水土流失監測定量化、標準化

        以監測站網多年度的觀測數據、歷年遙感調查成果、生產建設項目及綜合治理項目的有關數據資源為基礎,依托系統平臺推動水土保持各類監測數據和數學模型、算法融合,強化水土流失分布、動態變化、發展趨勢的宏觀監測信息分析、處理能力,推動水土流失監測向定量化、標準化、高精度、強時效方向發展,能實時、動態、客觀地評價區域水土保持情況,為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評估提供基礎參數和科學預測。

        10.2.4 提升綜合展示能力,打造水土保持線上宣傳陣地

        基于水土保持基礎數據庫,通過統計圖表、時序影像、三維模型等多種手段構建水土保持綜合展示界面,能直觀、全面地反映全區水土保持工作動態,形象生動地展示泉港區多年水土保持防治成效,為各類用戶提供良好的水土保持信息檢索、查詢體驗,把水土保持系統打造成線上的科教園地和宣傳陣地。


        11  實施進度與投資匡算